时光飞逝,转眼间入职已有近十个年头,回首过往,除工作之外,其他领域竞无一涉足。越发觉得离开办公室后,无论行业动态或是新闻热点,无论见识或是学识都与飞速发展的社会开始脱节,就连本职工作也感觉遇到了瓶颈,内心不禁开始惶恐。
最近跟工作之外的朋友谈起此事,本是偶尔吐槽倾述之意,却得到意外的收获。答案只有四个字“书读少了”。
说起读书,实在是深感汗颜,自学生时代结束,除了专业所需以及打发时间的仙侠小说,我竟没有真正意义上读透过一本书!
听说中国人的阅读量人均每年不足5本书,位于世界垫底的水平,当然准确数字我也不十分清楚,想来应该差距不大。在如此的情况下,我个人的阅读量又处于金字塔最底层,细思极恐。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居然处在阶梯的最底层。正所谓无知者无畏,曾经的自我感觉良好在赤裸裸的数据面前不堪一击。
大约在2017年11月中下旬左右,我想真正的改变一下自己,于是计划培养一下自己的读书习惯。突然决定逃离自己的舒适区,真的是一件很反人性的事情,即使今天我仍然没有体验到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但是,读书确实让我多了一些思考,我想继续坚持下去,应该会有更多的收获。接下来想说一件最近的经历。
这个是工作上的亲身体验。由于近一年来工作调整,我所面临的定性的分析远多于定量的计算,而我作为一个工科男,更喜欢的是有明确答案的事情。因此,这一年来每每向领导汇报工作,总会四处碰壁。自己总感觉既然这个事情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为什么每次我的决定都会被质疑,而我又无法反驳对方的观点,这让我十分懊恼。事实上,有些时候我也意识到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但是由于缺乏足够深入的思考,草率的做出决策,就会选择性忽略这些问题。而现实就是那么墨菲(也可能是低估了对方的判断),怕什么来什么。直到看到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曾经讲过的一句话,突然感觉读书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他说: “ 测试是否拥有第一流的智慧,就是要看一个人能否有能力在头脑中同时持有两种对立的想法,并且依然能够保持运转。 ”事实确是如此,我曾经总是不自觉的遵照自己的意愿,想当然的认为事情应该向这个方向发展,而忽略了对立的想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尝试了本杰明.富兰克林首创的一个比较常见的做法:比如你面临一件事情不知道该做还是不该做,这时你可以找一张纸,中间画一条竖线,在左边写下做这件事的理由,在右边写下不做的理由。写好之后,你再权衡两边的理由。如果有两个对立的理由重要性对等,你就把它们都画掉,最后剩下的理由那边多,你就选择那边。
方法虽然简单,但不通过读书,我确实没有意识到。虽然不清楚更科学的决策方法,但就尝试的结果来看,确是起到了作用,起码我不会在第一轮被质疑中就被pass出局。最终的结果可能相似,但那是由于我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还有所欠缺,就过程来看,确实提升许多。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除了学生时代的作文和类似套路的工作总结,真的是第一次发帖写一篇文章。最后我想说的是,读书确实会带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