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菜头在”槽边往事”里发了篇《聊聊工匠精神》,显然和菜头对工匠精神没有太多好感,他讲,“说到底工匠精神是成功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如果没有成功作为未来的背书,大概没有人愿意去尝试一下。而且,它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巧妙的恭维。在这个世界上,每天有太多的人做出了努力却得不到自己期待的结果,工匠精神四个字是一种强有力的心理安慰——我不是失败,只不过我是为了秉承工匠精神而不得不在此刻忍受生活的不公而已。但我拥有了工匠精神,所以我的明天依旧是光明的。……”
起初读来,觉得有想法,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充满质疑精神,但细细一想,总觉得哪里不对头,我那点“思辨精神”也冒了上来,想辩一辩,说一说。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有太多的人做出了努力却得不到自己期待的结果,工匠精神四个字是一种强有力的心理安慰——我不是失败,只不过我是为了秉承工匠精神而不得不在此刻忍受生活的不公而已。
大家都知道一万小时定律,是每个人从事某项工作经过一万小时都成为顶级专家了吗?那怎么有人在岗位上碌碌无为一辈子,显然一万小时定律是有条件和要求的,绝不是简单的重复。你觉得你努力,可能你努力的方法或者方向不对,所以你不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这不是生活的不公,是你自己的问题,所以你用“工匠精神”自我安慰,是你曲解了“工匠精神”,与“工匠精神”无关。
和蔡头讲“在一个高速变化的时代里,最重要的问题是0和1的问题,也就是有和无的问题”这个我高度赞同,但工匠精神和从0到1并不相悖。和菜头以得到app举例,那我也拿“得到”说事儿。正是有工匠精神,所以“得到”从0到1创立后,可以不断完善功能,打磨产品。再者“工匠精神”没有阻止从0到1的发生,正是因为有颗匠心才愿意从0开始,勇敢起步。
“我们不能假装自己活在一个宁静安详的时代里,装作一切变化都在缓慢而稳定的发生。也不能骗自己还有充足的时间,可以一点点打磨,一点点迫近完美”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精神内涵至少包括专注持恒、精益求精、专业敬业等方面。秉承工匠精神,沉潜内修,专注自我成长,这是走向成功的光明大道,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一点点打磨技艺,一点点迫近完美,一点点靠近梦想,不对吗?而我们这样做,不代表闭门造车,拒绝审时度势,不代表故步自封,不能够顺势而为,不代表我们对变化熟视无睹。
想想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想想一位位拥有匠心追求梦想的人,我们应该向工匠精神,致敬,而非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