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不着,就会点开“极简生活”的豆瓣小组一条条浏览,看到这些追寻“极简生活”的细节,会有一种心灵上的放松和宁静。“极简生活”的第一步就是扔,把不必要的东西都扔掉,对于我来说是一件非常爽的事情,最近每天的家务活就是检验哪些东西我再也不需要,然后毫不犹豫地扔入垃圾袋,在这过程中,自然会遇到无法丢弃的物品,可能因为它还很新,也可能是花了高价买的却没有好好使用,因此于心不忍。无法丢弃的物品让我意识到慎重购物的重要性,比起家里堆满东西,我更想要的是“空无一物”或接近空无一物的状态。
虽然处理了很多不需要的物品,家里也在自己的整理之下简洁了许多,但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东西,我还没有达到极致的“极简生活”,而这种极致我也不知道哪天会达到。尤其是在购物的冲动冲昏头脑的时候,根本难以区分“需要”和“喜欢”,大脑自然而然地把“喜欢”归结为了“需要”,用各种各样的理由说服了自己。
越来越觉得,在生活里,自我就是不断地在和“欲望”作斗争、抗衡。我想活得随心所欲,但却又在内心深处害怕被“欲望”控制,孔子说“随心所欲不逾矩”是要在七十岁的时候达到,可见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在每天的日常里,面对无数的选择,究竟是偏向了“欲望”还是“应该”呢?
我认为“极致”是一个不可能的存在,即永远也无法达到,但是能无限接近。并不是因为做不到“极致”,而是在这一漫长的无法预估的过程中,不能保证不偏离轨道,这并不是一条光滑的抛物线或者直线,而是有无数的波折,受到“欲望”或其他什么的吸引力而偏离航道,也许在偏离了很久以后能回归主道,也许在突然的某一刻完全开始反方向地前进,那可能又是另一种“极致”。
毕竟生活不是只有黑、白、灰,哪怕曾经有多么的坚定和信誓旦旦,也无法保证在漫长的时间消磨下不会磨损或殆尽。听上去似乎有一些无可奈何,但其实也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