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原文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
子张曰:“子夏云何?”
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翻译
孔子过世后,孔子的学生们各自带一帮弟子。子夏的学生有吴起、李克、李悝、田子方等一众显赫的学生。子张则是“子张之儒”的创始人,被韩非子列为儒门八派之首。
子夏的学生去请教子张交往朋友之道。
子张反问:“你的老师子夏怎么教你的呢?”
回答说:“可以交的就交,不可以交的就拒绝他。”
子张说:“哦!我听说的道理不是这样。君子尊敬贤人,也接纳普通人。鼓励好人,也同情扶助无能的人。如果我是一个大贤,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包容的呢?如果我自己就没有贤德,按子夏老师的道理,别人就已经先拒绝我了,哪里轮得到我来拒绝别人呢?”
学习关键点
1.两人说得不一样,或者说相反,但都是老师孔子教的道理。正所谓:“我死之后,你们中一些人,会拿我的一些话,去反对另一些人说的我的另一些话。”
2.王阳明给弟子们解释过这类问题。有弟子拿先贤大德们说的一些相互矛盾的话来问他。他说,那只是从不同角度说一个事儿,也可能说的不是一个事儿,你自己切己体察,事上琢磨,自己吸收,纠结那“原意”谁对谁错干吗?
3.子张说的这个“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跟人家问的,子夏答的,就不是一个事儿。“君子尊贤而容众”,那“众”,不是你的朋友;“嘉善而矜不能”,那“不能”,也不是你的朋友,是你关心爱护帮助的对象,不等于是你一起切磋进步的好朋友啊!这不是一个事儿!
这是个什么事儿呢,《中庸》里有,讲治国:“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在《中庸》里就是“柔远人”的要点:“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嘉奖有才有德的,扶助能力差的,是我们怀柔远方人民的方法,这和讲交友进步之道,确实不是一个事儿。
4.所以读《论语》,要四书一起读,《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这是标准次序,都读完了,能联系起来,就能搞明白好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