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在一位朋友的要求下写成的。读完上一篇《浅谈时间管理》后,他表示做事情依旧动力不足,有时候遇事还是会拖延,希望我能针对“管理时间的动机”以及“如何激发人对时间的敏锐度”这两个问题写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所说的时间管理、精力管理都是在我有意识、甚至成为了我的习惯之后去做的,那对于那些想管理时间、但拖延症又已经进入晚期的朋友,该如何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成了要探讨的问题。经过了几日思考,写下此篇文章,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
之前读到一篇公众号文章,作者在其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凌晨一两点还红着眼睛在FB、CB伏案疾书的,不是学渣也是伪学霸。你只是颠倒作息,并没有节约时间。拖延症晚期患者的悲壮不值得同情。此番言论引得读者争论。有人赞成,有人举出实例来反对。
于我而言,我赞成这句话。但在赞成之前,我给这段话提前设定了一个场景:备考阶段+任务截止日期前。而这就是“时间管理”所要避免的现象,也是大多数人希望能够合理规划时间的原因。
想像一下,你是喜欢“考试前通宵复习、平日里放浪形骸”还是喜欢“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在考前也一样可以谈笑风生”?你是向往“DDL(截止日期)是第一生产力”还是向往“游刃有余、处变不惊”?
如果你选择了前者,那就没有必要读下去啦,它不适合你,请继续活出真我吧~如果你选择了后者,说明你对时间管理有意愿,那请继续读下去,说不定会对“渴望告别拖延而不能”的你有些帮助。
为了解决拖延,我们就要探寻拖延者为何一再拖延。是不想冒失败的风险吗?是担心他人会因为自己的成功而受伤吗?是想扮演“在大难临头之际,可以转危为安的英雄”吗?还是认为按照别人的规定做事就意味着屈服和丧失主权?
在《拖延心理学》中,大众的拖延原因被分成了4大类。
1. 对成功所需的能力缺乏自信。
有人喜欢挑战性工作,有人喜欢常规性工作,毕竟常规性工作在熟能生巧之后就可以手到擒来。这类人往往被限制在了狭小的空间里,一旦被分配到了稍微有些难度的工作,心中就会怀疑自己:这事我没做过,我不行,怎么不把这件事分给其他有经验的人去做啊。但事实上,许多职场类文章都提到过这样一句话: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总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那不如抱着全力一试的信念,提早进行充分准备,哪怕结果不尽如人意,也会因为行动的早,还可以有挽回和补救的机会。
2. 对完成某个任务有反感心理:认定会遭遇困难,结局会很惨
有这样想法的朋友一般会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处开始启动项目。那我们不妨将任务分解,把整体项目拆分成一个个小项目,直到它足够具体,着手处理时足够简单。
在目标管理领域中的SMART原则就对分解目标有一定帮助(Specific:明确的;Measurable:可测量的;Attainable:可达到的;Relevant:与其他目标是相关的;Time-bound:有明确截止期限)。而另外一个要求就是第一步一定要满足“可以在5分钟内完成”,这样,我们的大脑才会放松警惕并给我们积极的反馈——“这项任务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嘛!”
以我之前做PPT为例,我会大致这样分解该任务:①根据主题选择模板;②明确PPT类型:演讲型or阅读型;③列出整体框架;④写下每部分的关键词;⑤填充细节;⑥补充图片;⑦统一字体及字号;⑧回顾。
3. 目标和回报太远,感受不到意义
有时我们总想等着有足够长的时间了再去做某件事,因此迟迟未着手,直到“哦!太晚了,算了,我还是不做了吧”。我们总期待“思虑周全”,却因为目标和回报看似遥不可及,因此从未尝试行动过。那我们可以尝试使用该跟踪记录图表(Tracker),将我们的任务完成进度可视化。
以学习英语为例,目前我参加了两个180天的训练。掐指一算,我要坚持半年的时间。那怎样才能坚持下来呢?我列了两个表格,每个表格有180个小格子。每当我完成一天的训练,就把一个格子涂实,而我的任务就是让空白格逐渐减少。当完成了1/4,1/3或1/2时,我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奖励一下自己!
4. 无法自我约束,例如容易分心
当我们有欲望、想开始工作时,最好在8-10点处理最重要的工作。因为这段时间,我们大脑最活跃,状态也最好,如果在这两个小时能够集中精力,那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那么问题来了,我集中不了精力……怎么办?刚听朋友讲了一个她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把手机锁起来,这个我没试过,大家可以尝试一下……我的做法是,让桌面尽量保持整洁,除了与该项任务相关的物品,其他东西全部撤离,之后静坐1分钟,什么也不做,在这种闲极无聊的情况下,人会主动找事情去做,因此在1分钟后你就可以开始了。
我们还可以利用外界条件,帮助我们克服干扰,比如耳塞,关闭WiFi和流量,取消手机的指纹解锁和面部识别等等。
以上就是我应对四种拖延的方法,大家可以尝试用起来哦~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