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是孩子必须学习的技能,怎么才能教会孩子这样的技能呢?
家长可以示范给孩子看,这并不难。比方说吃饭时孩子聊聊无家可归的人的生活有多悲惨,或者是给儿童医院孩子捐款,或者是给养老院送些点心——这些善举都非常有爱心。但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会让孩子以为同理心就是可怜别人。做义工的确是善举,但如果家长的初衷是要让孩子意识到他们的生活有多优越的话,那善举就变味了。这会让孩子在帮助的过程中把人划分我们和他们,他们会迷信地以为发发善心就能把不幸挡在门外。“我不会像那些人那样倒霉,我跟他们可不一样。”也就是说,孩子们只是可怜他们的不幸,却未能理解他们所有的感受。
“我们”和“他们”之间的距离感是同理心的敌人。父母应该把孩子推出舒适区,让他们明白,虽然每个人的情况并不相同,但人和人仍然有很多共通之处。让孩子先以家庭为出发点,倾听这些和我们共用浴室、冰箱的人的想法,学着妥协、让步,然后逐步建立对别人的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