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二十九年。
泗水郡。
整个官场都在议论着一件事。
沛县主吏掾萧何,竟然又一次拒绝了去咸阳御史府供职。
算起来,这是第三次了。
所有人的眼镜都碎了一地。
这么任性的么?
秦朝政府对官员有非常严格的考核制度,每年都要评定业绩,看看他们的业务指标。
这可不是走过场,是由省纪委书记监御史来主持的。
业绩好?
恭喜你,仕途光明。
业绩差?
出去把门带上,等下岗吧您!
今年,监御史巡视各县,萧何以其完美的爰书,优异的业绩,从泗水郡几百名官吏里脱颖而出。
喜提第一名。
监御史非常欣赏萧何,想举荐萧何到咸阳御史府供职。
没想到,他提了三次,萧何也拒绝了三次。
口气虽然委婉,态度却很坚决。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在这个追求功利的年代,人人都想跃上高枝,从厕中鼠变成仓中鼠。
所有人都想不通,他的上官也为萧何惋惜,觉得他错过了飞黄腾达的大好机会。
是啊,一个县政府的科级干部,能够去中央部委镀金几年,再外放,起码都是一个副处级县丞。
这不仅仅是从科级到处级,更是县管干部到中管干部阶层的跨越。
这一步跨出去,他头顶的天花板就要高出几层楼来。
萧何这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会想不明白这点呢?
面对上级领导的盛情,不能给脸不要脸,得要有个说法。
萧何给监御史的理由是家里还有七十岁的老娘,不敢远游。
正大光明,“孝道”是对付秦朝征辟调任最佳的理由。
哪怕是法家,虽然对儒家的三年之丧嗤之以鼻,却也是极力支持孝道的。
但是面对老朋友,沛县公安局长曹参的疑惑,这套官面文章就不好说了。
他的理由变成了他是萧氏族长,全族十余家小宗,数百口人都压在他肩膀上,他要是离开了沛县,谁来庇护他们呢?
无论他们信不信吧,萧何的理由都还圆得过去。
但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呢?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在秦国锋锐的攻击之下,六国骤灭。
但是火灭了,不等于就完全熄了。
强制推行的文字和法律,空降下来的官吏,更为沉重的徭役,暗中游走的豪侠,居心叵测的故国贵族……
这一切,秦廷却无法有效管控。
让民间有如大海,表面平静,水下却是波涛汹涌。
沛县地处泗水之畔,顺流而下便能到彭城和东海郡,北走齐鲁,西通梁宋,乃四通八达之地,各色人等不绝于途。
沛县庶务集于一身的萧何,默默地看着这一切。
秦,貌似强大,不可一世。
但物极必反,这样根基不牢的强大,能够持续多久呢?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
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谁说得清楚,未来会发生什么呢?
这个时候远走咸阳,固然有好处,但是变数太多,风险太大。
一旦真有一天大厦将倾,山川沸腾,在乱世大局中,一粒尘埃,落于凡人之肩,便是山峦之重,指不定就要粉身碎骨。
萧何宁可留在沛县,静观时局之变。
萧何首要做的,是保全自己,保全宗族。
凡事,不过取舍二字罢了。
取舍,无外乎是权衡利弊罢了。
萧何曾经出差去过薛县。
薛县在沛县东北百里,是孟尝君父子两代人的封地。
呃,那地儿现在叫枣庄。
萧何听薛县的同僚说过一个故事。
孟尝君他爹是靖郭君田婴,跟齐王闹矛盾。
田婴就想着要跟齐王决裂,又怕齐王过来揍他,就想把薛县的城墙加固加高,要搞得跟首都临淄一样高。
这明摆着是违章建筑啊,而且一个县城还要跟首都比阔,这脑子怕是被大象踢了。
门客吃了他田家的饭,自然要守职业道德,不能看着东家出糗,纷纷劝阻。
没想到田婴恼羞成怒,丢出来狠话,谁再敢瞎叨叨,俺老田就要剁了他!
这话一出,立马鸦雀无声了。
本来就是为了饭碗,假如搞得吃饭的家伙都没了,那还要饭碗干啥?
唯独有个狠人偏偏举手要求发言:“我就说三个字,多一个字,您可以煮了我!”
田婴想了想,也就答应了。
这位总不至于在众目睽睽之下,说那三个字吧?
那门客上来,果然就说了三个字:“海大鱼!”
然后掉头就走。
这真是逼死强迫症啊!
这坑挖得太狠了,田婴哪受得了这个,就把他叫住,请他畅所欲言,一定要解释清楚。
门客话术得逞,就跟他解释,什么是“海大鱼”。
海里的大鱼,是没有天敌的,纵横四海,谁都干它不过,人去垂钓也钓不到它,撒网也网不住它。
大鱼够厉害了吧?
但是,只要大鱼离开了水,一旦在沙滩上搁浅了,那么,连小小蝼蚁,也能在它身上肆意妄为。
田婴是齐相,就是那条大鱼。
齐国就如同田婴的大海,田婴之所以威风八面,与诸侯抗礼,不是因为薛城的城墙多高,而是因为背靠齐国这座大山。
假如田婴与齐国闹崩了,大鱼从海里跑出来上岸了,就算将薛县的城墙修得跟天一样高,又能挡得住谁?
这话说得透透的,田婴听进去了,就停止了干那些蠢事。
阳光之下,道理是通的。
鱼,不可以脱渊。
在萧何看来,自己也是一条海鱼,沛县就是他这条海鱼赖以生存的水域。
他作为沛县的主吏掾,头上只有三位上司。
令、丞、尉。
就是县长、副县长和武装部长。
而且,这三位都是从秦地空降来的,他萧何是县里排名第四,但是在本地豪强中排名第一。
领导想干啥都需要他的支持,否则别说大展拳脚,出门问个路都费劲。
这里有他的乡党、宗亲、同僚、朋友,他有什么想法和谋划,都是事半功倍。
一旦离开沛县,于他而言,就像海鱼离开了熟悉的水域,搞不好就要被一网打捞起来。
虽然不见得立死,但从此以后,他的生死,就握于他人之手了。
高兴的时候,放在鱼缸中扔点饵料,稍微有点变化,就要请上刀俎,成为一碗鱼羹。
沛县的海域太小,萧何必须及早经营自己的海域。
深谋远虑的萧何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从这时起,他利用组织部长的职务便利,带着别样的心思和小本本,来往于丰沛之地。
哪怕是市井之间的小人物,他也折节下交。
像县政府的面包车司机夏侯婴、泗水邮局的邮递员周昌、给人吹丧的周勃、开狗肉火锅店的樊哙……
或许,他的心里还是有些鄙夷,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交朋友,不就是彼此心中蔑视,但不妨碍热情往来吗?
时间一天天过去,果然如同萧何所忧虑的那样,浓厚的乌云笼罩在赤县神州。
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崩于沙丘。
随着大泽乡的一声怒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风起云涌。
沛县令也坐不住了,他也想加入。
经过一番过招,萧何带着一帮人干掉了自己的恩主沛县令之后,这个草创的乡镇企业算是成立了。
按理说,萧何在江湖地位、个人能力、社会资源全面领先,他应该是当仁不让的老板才对,但是,萧何却把从芒砀山斩蛇吃土出来的刘季推上了一把手的位置。
对于他的这个举动,很多人都说,这是萧何秀才造反,想在前面找个顶雷的如何如何。
这都是看似聪明的糊涂蛋,说的自以为聪明的糊涂话。
自古以来,人性之中的私欲是最不可控的,谁不想当老大?
为了三瓜两枣的利益,脑浆子都能打出来,攥在自己手里的东西还能让出去?
大多数人都是惦记着多往自己盘子里划拉一点,很少去思考什么东西是属于自己的,什么东西不是属于自己的。
一句话,一个人是赚不到自己认知以外的钱的。
同理,一个人更加坐不稳自己能力以外的椅子。
德不配位,后面接踵而至的肯定就是无妄之灾这个大礼包。
举个例子,很多男人都想娶个女神,却根本不会去想,自己如果真的娶了女神,能否养得活、守得住?
这一点,后世的武大郎应该最有发言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这是一种极高标准的综合素质,不是一个相当严谨、冷静、睿智和坚韧的人,是做不到的。
我常常自勉,要理智、要冷静,但是往往事到临头时,也常常昏头情难自禁。
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萧何,既智且明。
萧何深知自己虽有王佐之才,却无帝王之气,是不适合当一把手的。
对着镜子怎么看,都是个打辅助的料。
那就好好挑一个人来辅助吧。
刘季,是萧何是经过了长时间观察后,选中的人物。
他决心以刘季为中心,打造成一片可以让他这条大鱼挥斥方遒的大海。
萧何阅人无数,他认定了刘季这个人,不简单。
虽然他家境就是个小地主,老大年纪了还找不到老婆,吆五喝六人见人烦。
但他是见过世面的,是信陵君小弟张耳的小弟。
别小看这一点,这说明刘季有胆气,有江湖手段,还有江湖字号。
而且相熟了之后,发现这家伙内慧,气度恢宏。
看着傲慢无礼吧,但只要是有道理的话,哪怕他当时喝得酩酊大醉,他也能马上醒悟,表示感激,判若两人。
尤其难得的是,他敢作敢为有担当,身边有一帮子小伙伴,随时可以帮他干架。
刘邦是胆子大,讲义气,气量大,能听劝。
自己是谨慎,能谋划,专业强,善管理。
瞧瞧,多互补,这不是正好遇上了吗?
既然找到了海,就要开始规划这片海。
首先就要明战略。
明白我们是谁,我们要干什么,愿景是啥。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抢先一步进入咸阳,宣告大秦公司正式破产。
面对富庶的关中,那些土鳖全都红了眼。
要知道,彼时的关中,以天下一成的土地,供养了天下两成的人口,占据了天下五成的财富。
能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可想而知。
萧何一看,关中可是大海的海眼,这么搞肯定不对头。
创业路上,有一个词叫作“逆取顺守”。
就是说,在初创阶段为了生存,逆水行舟,需要无所不用其极,不择手段地去争取成功。
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要有所收敛,顺应潮流和形势,开始打造品牌。
在听了他的品牌战略之后,就有了刘邦的“约法三章”。
约法三章的喇叭一吹,刘邦这个糟老头子的形象在关中百姓眼中,一下子变得眉清目秀起来。
但这些老实人没有觉察到,约法三章后面还有一些隐藏的含义。
刘邦不过是一阵自由的风,在咸阳飘摇了几天,就去四川打麻将吃麻辣烫去了。
他的这个约法三章,对于关中百姓来说,并不是一部实际上实施了的法律,更像是一个附有条件的未来的承诺。
什么条件呢?
我老刘将来做了关中王,那么这个约法三章就可以实现。
而万一没轮到我坐庄,那也怪不得我了。
所以呢?
你们得支持我,让我胡汉三早点回来。
这就是条件。
事实上,后来“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这个约法三章立马成为地球驰名商标。
项羽集团每干一件坏事,刘邦集团的招牌就越光亮。
刘邦退出咸阳后,接到项羽的电话,说是在鸿门摆了席,请他喝大酒。
说起来,这请客吃饭有个讲究,叫“三请二邀现提溜”。
项羽提前了好几天就发出了邀请,按说是挺客气了,没想到饭局一散,干的事儿却一点也不客气。
一脚把刘邦踹到了巴蜀,职务是“汉王”。
再将秦朝的三个叛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封在关中,像个盖子一样,将刘邦闷在罐子里。
还准备在罐子上写上四个大字“百年老汤”。
看到项羽这般戒备,刘邦知道自己的野心可能冒了,孙子装不下去了,准备翻脸。
手下那帮不懂事的,像樊哙、灌婴、周勃这帮抠脚大汉,也不嫌事儿大,也开始起哄架秧子,把刘邦刺激得脸红脖子粗。
正当刘邦开始撸袖子,准备自杀式袭击的时候,被萧何按了下来,给他作了公司五年计划。
萧何的规划白皮书挺长,归纳起来,大概就是四步。
第一步,感谢项羽同学无偿赠送的“汉王”这个称号。
不愧是大贵族出身,真会取名字!
现在咱在汉中,老板叫汉王,头上的天河又叫天汉。
您品品,仔细品品!
我们要搞好这个顶层设计,要上到国务院下到居委会,大肆宣传“汉”这个名号的深层次政治意义。
第二步,自从李冰搞了都江堰之后,巴蜀可不是鸟不拉屎的地方了,也发展成了三线城市,还是有很大潜力的,值得好好搞一搞,作为我们的前进基地。
第三步,据说项羽那娃尽想着衣锦还乡,让章邯那三个二五仔在关中给咱们添堵,那能好使么?改天给他们一闷棍,咱看看是项羽衣锦还乡,还是咱衣锦还关中兑现那约法三章?
第四步,有了巴蜀和关中,那咱就有足够的财富和丁口了,就可以进行IPO融资上市了,到那时才是真正跟项羽撕破脸的时候。
看了这样条理清晰的战略规划,刘老板老脸都笑成了一锅开水,有了这个,我刘老三不是只需要傻瓜操作就可以了吗?
搞起来搞起来,打麻将去!
战略已经清晰了,就要开始设计这片海,搭建框架。
这个,萧何早有准备了。
当年,刘邦进咸阳,在那些同事都去干那些404的事情的时候,唯独萧何避开了汹涌的人潮,默默地来到了门可罗雀了秦朝的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
他没有去找那些有形资产,却过来找那些无形资产。
无数简牍被萧何一车一车的拉走。
丞相府的是地图、文书、政令等等。
御史大夫府的是律法。
这些图书典籍就是一个国家的大数据库,是官府施政的基础。
包括人口田亩、司法赋税、行政体系,事无巨细皆有记录。
没有它们,就相当于没有了统治的基石,必须花费上十年时间,重新勘测田亩,统计户籍。
否则,就只能维持粗放的统治。
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的意义,往往要等到尘埃落定,甚至尘埃落定好多年后才会展现出来。
而有些有意义的事情,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可能到了天荒地老,都没有一个确切说法的。
那萧何此举的意义有多大呢?
在项羽火烧咸阳之后,所有典籍付之一炬。
2000多年后的我们才发现,是萧何挽救了华夏文明的火种。
当然,当时的人是没有这个觉悟的。
太史公觉得萧何此举的意义是,萧何手里面有了这些东西,天底下何处形势险要,哪里出产粮食矿藏,哪里的人丁状况征兵,都如同掌上观纹。
意思就是国家的财富密码。
我觉得太史公没说到点子上。
这些东西是财富密码不假,但对于萧何来说,对于一个精英化程度不高的团队来说,更重要的作用,是可以定体制。
体者,组织也。
制者,制度也。
所谓体制,就是组织制度。
通过组织,来制定制度,完善制度,实施制度,保障制度。
体制,就是一个政府的框架和规则。
体制,是一个政权高效运转的保证。
刘邦集团的人,平均文化程度只有幼儿园小班水平,普遍素质低下,让他们去搞什么公司手册、公司制度、OA流程、ISO9000、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那是打死也搞不出来的。
现在有了这些东西,萧何就可以拷贝复制了。
这就是所谓的“汉承秦制”。
在刘邦出兵跟项羽全面开打的时候,萧何就在后方制定各种法令、规章制度,创建宗庙、社稷、宫室、改编县邑。
做得相当漂亮。
比如,他在秦法的基础之上,制定出了汉朝的基本法典《九章律》。
《九章律》在学术上,有个专有名词叫“萧何定律”。
即便汉朝雨打风吹去,汉以后的历代法律也大多以它为蓝本。
它被誉为律令之宗,“百代不易之道”。
两千多年后,二战期间,苏美两国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攻入德国。
他们也狠狠地过了一把流氓抢劫瘾。
然而不同的是,苏联抢的是德国的珠宝名画。
美国抢的却是德国的科学家。
输赢其实就在某一个瞬间。
美国人如果知道萧何,恐怕都要坐飞机来认祖师爷了。
战略规划好了。
体制框架也设计搭建好了。
接下来就是落地建设这一片海了。
建设这个事情,说起来千头万绪,其实抓总的话,就是两宗。
人和钱。
或者说是“官帽子”和“钱袋子”。
政治,就是人事。
皇权社会,吏部是第一大部,吏部主官名叫“天官”。
现今也是如此,组织部的官员见官大半级。
企业也是这样,在真正的大企业中,第一重要的部门都是人力资源部,CMO都是公司战略级高管,不是普通的战术级中层。
纵观上下五千年,把人才画一个地图,有三个最出名的地域集团。
我们看得到的是近现代的湖南。
往前倒一倒,是朱元璋的淮西乡党。
再往前倒,就是两千多年前,刘邦的丰沛集团。
丰沛集团,这是刘邦集团的基本盘。
无论刘老三怎么丢盔弃甲,只要基本盘没跨,他就没跨。
公元前202年,大汉王朝正式开张,开始排座位分果果,一下子封出去143个侯。
大家伙一聊天,好嘛,沛县户口的有23个,再一聊,就安国镇那么巴掌大的地方,就有3个。
绛侯周勃。
颍阴侯灌婴。
安国侯王陵。
他们的居住地相距还不足五里路,号称“五里三诸侯”。
这个核心团队怎么来的?
萧何建设起来的。
人才建设,这不是简单的事情。
人力资源3大支柱6大模块,是很专业的。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这本来就是萧何的饭碗,有十年以上的从业经验。
评判干部,选拔干部,培养干部,使用干部,那是组织部长的专业领域。
他拿出这些年记录的小本本,上面已经记满了人才密码。
谁谁谁适合哪个岗位,各位对号入座就行。
萧何识人的眼力极为毒辣,就我们熟知的两个案例就足以让人瞠目结舌。
识刘季。一个在江湖上浪荡半生连老婆都娶不上的老混混,他说,来吧,做我的老板!
识韩信。一个人人轻视的“胯夫”,20来岁,什么经验和履历都没有,他说,来吧,干大将军!
这是什么?
这已经迈入了玄学领域,这是麻衣神相好不好!
就这眼力,都不是拿网打鱼了,得是用电打鱼,从大到小一网打尽,还没有休渔期!
后来,大汉公司发展迅速,萧何还制定了相关人才政策,天天盯着对面公司挥舞锄头。
只要锄头挖得快,没有长城挖不坏。
这不,项羽的人都组团往刘邦这边跑?
正因为萧何的人才建设得力,不管刘邦有什么样的需求,怎么扩招,萧何都能立马对上。
所以,才有了月下追韩信的经典桥段。
萧何追韩信,背后有这么几个信息。
除了后勤,人事也是萧何的本职工作,所以他才能够去举荐韩信。
不然,你一管后勤插手人事,这是想干嘛?
再有,萧何的人事工作真是非常细致非常专业,连韩信这么一个管军需的小萝卜头都上了他的人才档案,还进行缜密的分析,对每个人都有职业规划。
所以,韩信跑了,他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要是一个上限是厅局级的哥们跑了,估计他也是懒得从床上爬起来的。
萧总的睡眠不要保证的么?
第三,刘邦对萧何的人事工作非常满意,也非常信任。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与其说是相信韩信的能力,不如说是相信萧何的眼力。
要知道大将军可不是大白菜,是经不起试错的。
只有在过去的工作当中,萧何的表现足够出色,从没走过眼,有足够的信服度,才能让刘邦下这么大的决心。
解决了人的问题,再来解决财的问题。
没有钱,说什么都是耍流氓。
尤其是在战时,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在楚汉战争打响的时候,以当时的形势看,刘邦的大腿都没有项羽的小臂粗。
而且战场上刘邦也确实一次一次让项羽打得跟三孙子似的,不知道多少次被项羽逼到了墙角,差点被KO。
就只说彭城之战,56万人被项羽3万人揍得生活不能自理,刘老板连老婆孩子都扔了。
当时要是有博彩的话,刘邦胜利的赔率不会比2004年希腊夺得欧洲杯的赔率低,谁买谁发大财。
但是,吊诡的是,不管刘邦军队的伤亡怎么惨重,他的兵源和粮食总是源源不断。
打掉了还有,打掉了还有,似乎是开启无限生命模式。
这就是萧何在后面给刘邦点了金手指。
我曾经看过一个节目,考古人员发现了当年关中地区的一个粮仓,是萧何建的。
不可思议的是,罐子里的粮食经过两千多年,竟然还没有完全腐败,堪称奇迹。
按照军事专家的说法,打仗就是打后勤。
按照很多人的想法,萧何就是在后头搞后勤。
他们却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后勤,您得要有后勤可搞啊!
运粮食,粮在哪儿?
要兵员,兵在哪儿?
粮不能一天长出来,兵不能一天冒出来。
项羽的地盘更大,人口更多,他怎么总是只有那么一点兵?
动不动就是5万对40万?3万对56万?
他不想要更多的兵?
以少胜多听起来很带感,但是,项羽的头再铁,他也累啊!
这不是没人没钱嘛。
说白了,这是一笔经济帐。
萧何,还兼着财务总监CFO,他保障了大汉公司资金链的健康。
这不是容易的事。
一家企业能否活下去,不是看它的资产,也不是看它的利润,而是看它的现金流。
只要公司账上有钱,就肯定不会破产。
萧何的能耐就是,不管刘老板怎么做亏本生意,他都有办法去填补那个窟窿。
这需要极强的前瞻性。
我估计,在萧何的心中,料敌从宽,时刻都有上中下三策,每一策都做了相关的沙盘预演,并且针对性地准备了预案。
根据这些预案,提前做好行政的准备,做好各地方从上到下的动员,做好民心的安抚和宣传。
碰到了这样的对手,就好像一乡下大爷跑华尔街拼金融。
除了哭,还能怎样啊!
大汉王朝正式建立之后,开始分红利。
刘邦认定萧何是功臣位次第一,可以带剑上朝,上朝不必像别的大臣一样三跪九叩。
并说出了那番著名的“功人”“功狗”的论调。
应该说,刘邦的这番话大概意思没有问题,但是他的表述可以商榷。
在皇权时代,假如说“功人”的话,只能有一个,那就是皇帝。
其他的人,都只能是“功狗”。
鹰犬嘛。
对于萧何更准确的定位,我觉得应该是总设计师。
将财务、人事和后勤一肩挑的总设计师。
假如将大汉王朝视为一栋建筑,那萧何就是蓝图的设计者。
如同法国拿破仑广场上那栋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一说起它,就想到它的设计师。
贝聿铭。
萧何这条大鱼,用毕生心血,打造了这片适合他畅游,也适合这个国家发展的一片大海。
浩瀚的,无边无际的大海。
即使他不在了,别的大鱼还可以接着扑腾的大海。
公元前193年,萧何去世。
他的老同事,当年沛县公安局长曹参接过了他的接力棒。
曹参可以说是最牛打工人,每天就是喝酒。凡是有人跟他谈公事,也是先喝得七八分再说话。
这样的行为当然引起了老板的不满。
汉惠帝问他,他的回答是:“老板您的本事比不上你爹,我的本事也比不上老萧,那咱们还折腾个啥?按照老萧的套路搞就是了!”
萧何信奉黄老之学。
所谓“穷达以时,有其人,无其世,虽贤弗行矣。苟有其世,何难之有哉!”
假如没有大泽乡的号角,萧何可能终其一生,也只是一个循吏。
他不是老秦人,没有军功,在拒绝了咸阳之行后,是不可能在仕途上再进步的。
但是风云际会,萧何如同锥在囊中,终于闪现出来他无可比拟的光芒。
天下大局如奔马,人如骑手。
既然冲入了赛道,就只能一往无前地奔跑,只能御,不能勒。
萧何,就是一位优秀的御马者。
他那优秀的控制力,让他的人生看似平平无奇。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就如同李靖的故事没人拍一样,他的“本手”也为张良和韩信的“妙手”所掩盖。
但是,一盘棋能够赢下来,靠的不是妙手,而是不下臭棋,多下本手。
假如让海德思哲、米高蒲志这些猎头公司来对刘项两个集团的人才做一个综合评定的话,他们应该会不约而同地得出同样的结论。
得萧何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