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全国、全区组织工作会议鲜明提出,要坚持把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国家发展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来抓,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地区的发展依靠人才,发展的地区呼唤人才。面对日趋白热化的人才抢夺大战,形成吸引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拿出引才留才的真心。吸引人才,归根到底做的是人的工作。要树立战略思维、坚持目标导向,紧扣本地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创新优势,统筹分析各地区人才需求流向,站在全局高度有针对性的选才、引才,避免同质化竞争、扎堆式引进,在人才过盛领域和科技创新旁支领域中找寻人才引进新路径。注重打造人才服务软环境,舍得下“绣花功夫”,在发挥真金白银的吸引力的同时,着力做好人才引进的“后半篇文章”,做细做实人才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就医诊疗等服务保障,搭建好各类人才“朋友圈”、“生活圈”、“技术圈”,让各类人才工作、社交、生活更便利、更舒适、更顺心,激发人才的获得感、归属感、成就感。
拿出助才育才的耐心。人才的发展需要培养,更需要能一展所学的平台。要搭好人才成长平台,着力提升打造一批高质量科研平台、人才载体和众创空间,让人才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在建好实践操作的平台的同时,也为其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让人才相互促进、相互成长。要拓宽人才发展视野,为各类人才发展接好“天线”,用好用活东西部人才交流合作平台、教育医疗科技“组团式”帮扶政策,为人才提升视野站位、增强科研本领、破解瓶颈难题提供支持。不断厚植人才沃土,为人才松绑减负,在人才评价激励上出实招、出好招,充分释放人才活力,让千里马竞相“奔涌”。
拿出识才用才的恒心。360行,行行出状元。对人才的识别不能仅仅局限在“高精尖”领域,要坚持因地制宜、树立系统观念,跳出人才看人才。注重统筹产业发展格局、科技主攻方向,坚持战略性谋划、系统性布局,着力构建产业链人才链相配套的发展模式。充分挖潜本地人才资源,用好用活技能人才、学术人才、管理人才等各类型人才,为产业延链补链下好“先手棋”。下大力气抓好本土人才培养,破除人才评价“四唯”,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等实绩“论英雄”,对有发展潜力的人才不拘一格使用、倾尽全力培养,让更多“马玉山”式人才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要抓好人才教育培养,讲好人才思政课,引导各类人才牢固树立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意识,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真正成就自我、实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