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不时给周围的人讲,我其实很内向的。然后,不管我说话的语气正经不正经,周围人总是略带鄙夷和嘲讽的反问:你?能滔滔不绝讲个不停的人,内向?
可是,分明有些时候,能对话的只有自己。自己给自己说话,这个看起来很怪异的举动,不知道又有多少人乐此不疲,又无能为力。
过年前后这段时间这是我四年来在深圳呆的最久的一次。之前总是短暂停留,要安排把自己想见的朋友、同事、老同学都见一遍,所以总是看起来很“匆忙”的样子,甚至是每个工作日的午餐时间都会安排上见上一两个人。这正如一个熟识我的朋友对我的评价:你从来不看书的,你所有的见闻和沉淀都是来自工作和聊天。想了想,好像从表面上来看,他说的也对。
人的生活会变化——自己的节奏,人与人的互动,都会变。 巧的是,这一次我发现我以前基本都会见的好友们都集中有了“变化”:有老婆怀孕了,有看孩子的,有恰巧回家的,有离职离开深圳的,有生病的,有出差的,有学习备考的,有出国旅游的…… 所以,一时间,来了一个周末,突然感觉这个世界变得“无声”了。
其实我应该大多时候还是属于“独居”动物属性的。我在其他地方也总是能把生活安排的有滋有味。只是这一次不只是哪根神经出现了错乱,陷入一个自我无解的状态,也不想主动去约谁了。身边的朋友调谑这种状态为:单身持久综合症。并阐释了一个人尽皆知的悲剧结论:你可以保持你独身的高傲,与同为独身的疯子一起癫狂,可是疯子也会被治疗,同行的人会慢慢有新的目标方向和同行中人,纵使你自我坚持,有时也难免会觉得自己是踽踽独行,走的踉跄,不坚实。
这一周过的有点跌宕,出于种种自己对自己的不满。凡是能把我折腾成这样的,也只有自己给自己较劲了,我也是很久没给自己较劲了,而这一段时间总不满于自我的时间管理、行动效率,因而活生生的把自己逼进了一条死胡同。我对生活的平淡和自我的沉淀还是预估的过于简单,当对一个城市和生存状态有了太过熟悉的了解,就很难升华出一个新的境界。所谓的生活概念、生活态度,在重复和平淡的往复循环中中,最终也就沦落成了生活扯淡。人,是最容易让平淡起波澜的元素。一个城市的感性概念,其实就是人际圈的交互体现,你会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你也会因为一个人而离开一座城。
于是,周五晚上,在核心朋友圈的人都集体从传统概念里的周末节奏消失之后,能临时侥幸地约到西门在晚上9点半去喝杯coffee,竟然多了一点“感动”的色彩。而刚过去的周六,我花了一上午时间来反复的纠结,才决定背着单反,去拍拍这个城市,尽管内心里也在吐槽着天气和光线满足不了我对摄影的要求,可是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动力能让我再迈出室内了(顺便要吐槽一下近期上映的电影都好差劲)。上次用单反拍深圳应该已经是三年前了。以前拍的是色彩,而现在想拍得的是“静止”。总是想方设法的在人流穿梭中找出一个空档的霎那,只让取景框中留下独存的建筑。我一个自称生活邋遢的人,都不敢想象,是不是我开始有处女座的强迫症倾向了。 好在,有一副耳机,有一台相机,总能给自己一个意境,让不管状态或好还是坏的我,可以游离出来一阵子。
想起昨天开始看的一本技术层面的书《证券分析师的实践指南》,里面介绍关于买、卖方资深分析师的思维特点时候,用了一些否定化的总结:他们都不太可能有平和的性格,出现问题时不太愿意去寻求共同点,不善于发展和维持关系,不太鼓励他人反馈…… 如果有机会,我其实还是很愿意去了解每一个职业的从业人员所具备的技能和思维方式的,有些职业所要求的基本素养和技能会把人无限的逼向独立和个人孤独,以用绝对的自我思考和孤独去挑战“既成事实”或“行业潜规”。 而我现在呢,是沉不下去、也漂不上来。
晚上我坐地铁回来的时候, 有一个朋友给我发微信说,绝得自己现在的人生好绝望,事业不成、爱情不顺、手足无措、折腾来折腾去不知道在干嘛,一事无成。 这种状态不知道是多少同龄人的心声啊。难道真的到四十,才能不惑么?于是,聊天就变成了比惨大赛。后来发觉,自己真的越来越没有动力去讲自己所遵从的道理,也不愿去解释和申述一些原因,在匆忙的生活节奏中,不知道是被迫做出了妥协,还是自己把自己搞的没了脾气,或是提升了自我“海纳百川,睿智内敛”的逼格。显然,第三种揣测暂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人真是活的越久,就活的越差异;人也是懂的越多,就活的越复杂。之前人们总是假设:假如人生可以倒着来活的话,会如何。其实我想也不会怎样,毕竟时间不会给你两个层次,人就是在一个横轴为时间,纵轴为生活状态的第一象限里,反复摆动的一堆纵横交叉点,从而接连贯穿起来的一条不规则的曲线,而这条曲线,因为有横轴时间永远的单向扩展,而变得永远不会相交,只不过它就如同股市的K线一般,时而波峰、时而波底。人所处的每一个时刻,都不会知道自己是在巅峰,还是在谷底,只有去向过去看,才能给出一个相对的结论。所以,我倒坚持一点的是,人最大的精彩,其实就是未知,对未来的未知。
云妹妹发了一条状态,说,一个人终其一生就是在自己和自己相处。 看到时,我已经提笔写了一段,我是觉得这句话可以作为本文的一条中心思想的。独处是门哲学的艺术,也是自己与自己最原始的对抗,它是一扇门窗,每次推开它都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活的更厚实一点,或许遇到自己不想要的心情和状态的可能性会更大,但遇到更好的自己的可能性也会与日俱增。不过千万警示自己:我不是Apple,也不是曾经的Yahoo,不要成为一个独立的生态闭环,要敢让一些人成为系统的还原点。
写到这,突然又感觉有点释然,如果能通过这次的“困局”能沉淀出这么一些自己给自己的对话,也是值得的,时不时就得让自己down一下,否则自己还不得上天!上天了还不得摔得更惨?。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继续痛下决心去改变已认知到的短板。身边有那么多榜样,无理由,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