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家打扫卫生的时候,偶然在喜马拉雅听了一个讲书的节目,介绍了一本书——《不上班 也有钱》,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台湾的普通上班族,通过十年的指数基金定投,实现了财务自由并开始跟家人一起环游世界的故事。
短短十年,只定投指数基金,就实现了财务自由,而且这个目标实现的时候,她才33岁!
太不可思议了!木水一想自己已经过了30岁,瞬间有种想哭的冲动。 人家33岁就财务自由了,我这还在为生活各种债务和压力苦苦奋斗,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再次后悔自己理财太晚......)
言归正传,人家是怎么做到的呢?
因为20来岁时有了环游世界的梦想,所以作者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40岁之前实现财务自由,环游全世界!(话说这个梦想我也有啊)
说起”财务自由",常听到很多人说起,但到底什么是财务自由,每个人的定义不同。
就木水来说,就是有一天不用上班也有足够用的钱花,想买什么、想做什么可以不用考虑钱的问题,那就是财务自由了。
也有人对财务自由做了量化:有1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00万左右)的可投资资产。也就是除了你的日常开销,正常需求消费之外可以用来投资的钱有100万美元你就算财务自由了。
有梦想得有行动才能实现啊,作者和老公想到了通过投资实现财务自由,而他们研究之后最终选择了指数基金定投的方式。
他们计算了环游世界+生活开销大约需要3000万台币,也就是约650万人民币,在10年内通过定投指数基金积累到这么多钱,之后每年从指数基金资产里提取不超过4%的钱用来生活和环游世界。
那这个作者具体是怎么做的呢?概括起来就两点:
开源和节流!
开源方面,作者和老公主要做了几方面的努力:
1、从工作中赚钱:提升工作能力,争取加薪;
2、利用爱好赚钱:写旅行博客,获得广告收入;
3、通过投资增加收入:定投指数基金,获取指数基金分红的被动收入。
开源帮助作者的钱增长,而节流是防止钱过快流失。作者在节流方面做的很极致:
1、记账:钱都花哪里去了一目了然;
2、避免不必要的开支:租便宜的公寓节省了高昂的房贷和房租;不买车使用脚踏车节省了用车的一系列开支;不用信用卡避免了超前消费;自己种菜烧饭减少了伙食费等等;
3、区分想要和必要:有些并不是生活必须的开支,作者基本都省了,比如跟老公结婚时没有婚戒、婚礼和婚宴,蜜月旅行是徒步爬山,很长时间她都跟老公公用一部手机等等,这些都是作者看来是”想要"的东西,能不花钱尽可能不花钱。
而节省下来的钱,基本都被投入到了指数基金中,作者家庭中99%的钱都在指数基金中。
当然,在作者定投指数基金期间,也遇到过股灾,一晚上10万美元不见了也出现过,刚开始作者也害怕,后来他们就关掉电视不去看,再后来还发现股灾的时候恰恰是更好的加仓时机,反而越来越淡定。
最后在作者33岁的时候她实现了她的财务自由梦想,开始环游世界了。
刚听完这本书的介绍,我还是很吃惊的,一是没想到通过定投能实现财务自由,二是感叹作者的节约精神、自控能力以及执行力。
这里有一个背景,虽然作者是台湾人,但她在美国生活,她的老公也是美国人,他们定投的指数基金也是美国的指数基金。
你可能要说,美股涨的好,所以作者赚的多,那你就错了。
按照书里的介绍,作者定投的时间是2003年到2013年,当时标普500指数从1000点左右涨到1700点左右,当然,作者后来一直持有指数基金。
而实际上,如果是定投国内的指数,收益会更好。
假设分红再投入:沪深300从1000点涨到4900点,定投沪深300肯定比标普500收益好。
而且美国股市牛长熊短,我们国家在2003-2005年、2008-2009年、2011-2014年以及2016-2018年都有熊市阶段,股指被低估、高股息率的时候更适合定投。
所以,如果同一时段在A股定投,应该是赚的更多的。
当然,话说回来,这个作者实在太能省了,一般人很难做到。至少木水做不到。不过,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花销,还是可以控制一下的。
跟这本书的作者相比,木水也做到了几点:
1、记账
我从大学开始就有记账的习惯,那时是用纸质的小本子记的,主要记开销,几乎没什么收入。毕业后也记了一段时间,后来发现太麻烦就放弃了。
直到2016年重新开始规划理财,我下载了一款记账APP,从2016年12月1日至今,一直坚持记账。
记账的好处就是知道钱花哪里去了,收支明细也清楚,也有助于合理规划消费。
2、能够区分必要和想要
一方面在记账时会单独区分必要、需要、想要的项目,便于管理自己的开销;另一方面,在实际消费中,也会问问自己到底是否真的需要再做决定。比如我喜欢吃些零食,嘴馋的时候会买一些,但大多数时间会控制不买。还有女生喜欢的包包、衣服,不必要的都尽可能不买。这样可以避免过度消费,也防止冲动消费后后悔。
3、坚持定投
这可以说是我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了。
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我的第一次定投。当时钱少,一个月就投几百块钱,而且偶尔还断了扣款。后来用钱时全部赎回,绝对盈利23.6%,平均年化收益10%以上。
2015年暂停一年后,2016年1月重新开始定投至今,目前一共定投6只基金,2017年收益不错,但今年跌回去了,最近开始转向正收益。
现在我的习惯就是,只要有一些闲钱,就会找机会买入指数基金,一来可以积累筹码,二来可以防止自己花掉,两全其美。
4、开始学习和思考
其实我经常思考,只是想的比做的多,拖延症严重,以前这个毛病尤其明显。最近两年好一些,想做的事会先设立个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完成。
现在我会每年给自己定个大目标,一年内把这个大目标完成就好。比如今年的目标就是换房子,目前基本完成。也会定一些诸如一年看多少本书,一个月学多少投资知识的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去完成。
以前不觉得,现在真的发现,学习投资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不上班 也有钱》的作者用了十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虽然我比她起步晚,但现在的时机也很合适,所以我相信我也可以用十年时间实现自己的财务梦想,争取也在40岁之前实现财务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