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80后,一个在家庭和事业中折腾的宝妈。我想要孩子学业有成,生活幸福,也想要自己的事业风生水起,而往往事与愿违,于是很长一段时间在无限的焦虑中煎熬。
每天早上,我都努力给孩子变着花样做早餐,学习任务那么重,担心营养不够,一定要让孩子在家里吃了才放心送去学校,所以每天早上就像打仗一样,只要孩子早上洗了个头发,那么早餐就只能用保鲜盒盛好在车上吃,妈妈嫌弃孩子动作太慢,孩子埋怨妈妈早餐做太多,这是我们家的常态,时不时因为赶时间吃得太快就会呛到……但不管怎么样,我还是一如既往地给孩子做不同的早餐。因为我觉得,在食堂吃早餐不营养,不能支撑一个上午高强度的学习。有一次孩子说,他想带早餐去学校吃,我让他在家里喝了一杯热牛奶,然后带两个瑞士卷,一个鸡蛋去学校,晚上我回来问他,都吃了没,他说鸡蛋忘记吃了,但是一点也不饿,还调皮地亲了我一下,说以后就去学校食堂吃早餐,要我不那么辛苦地早起床,体训后老师专门安排了时间吃早餐……
我不由陷入了沉思,孩子个儿很长,身体各项指标都达标,而我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吃不好。孩子其实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人是社会的人,是群居的,他只想跟班上其他孩子一样,吃食堂,一来他觉得妈妈太辛苦,二来觉得应该融入集体生活,不想特殊化。我在担心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在关心着我,他其实有自己的规划,我不甘心地尝试着妥协,给他在学校订餐让他试试,想着没几天他就会回家吃的,没想到每天他跟同学们在食堂吃得很开心,一直没说要回家吃。而家里没有了早上彼此的催促,一家人就也很从容了。
每天孩子都是在家里带温开水去学校,有一次孩子忘记带水了,于是我上班在办公室就无法淡定了,通过各种方式联系了学校门口小卖部的老板,想要她给孩子送一瓶水去,不巧的是他在外面进货,学校中饭之前,不能赶回去。无奈之下,联系了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她刚好在其他学校参加教研活动,我真的很担心,孩子一天没喝水怎么办,尤其是中饭吃饭如果菜很辣,没喝一点水吃不下了怎么办……那天我自己上班也很忙,孩子爸爸也下乡去了,实在找不到其他人了,一整天直在办公室都抓狂,一直担心着……
晚上回家,问孩子,一天没喝水,很难受吧,孩子惊讶地看着我,说,怎么可能一天没喝水,我随即问他没有带杯子,怎么喝水的,他说有一次去学校打球买了一瓶水喝,然后那个瓶子一直没有丢,想着什么时候能应个急,没想到今天就派上用场了……
我长舒一口气,很想去抱抱孩子,怕显得太矫情,觉得孩子的办事能力真的超乎了自己的想象,在孩子的轻描淡写中装满了他的成长……
孩子上幼儿园时担心内向的他没有朋友,而孩子现在有了几个高品质的能相互促进学习的朋友;总担心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但是每次大考在学校排名总是靠前;看到负面新闻担心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但面对老师的严厉批评,同学的讥笑,他总是能坦然面对;总是担心孩子会被学习压力击垮,而在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中,孩子越发优秀……
之所以担心,是因为陪伴太少,感觉亏欠;之所以担心,是因为自己学习不够,未知茫然,之所以担心,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怕孩子重演悲剧……
而孩子本身在不断的成长中,耳濡墨染地接受者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他们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积累,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正知,每一个时代的孩子有不同的责任和使命,他们在家庭的滋养,学校的栽培,社会的熏陶中摸索出属于自我的人生之路,然后努力向上。
而我们的担心,仅仅是停留在自己的社会经验和所能了解到的社会认知,是有限的,是不全面的,也不一定是适合孩子的。我们总是在“我认为”,“我感觉”,“我以为”中折腾,我们应该要收起担心的锋芒,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孩子按着自己的方式成长。
不再担心,仅有祝福。祝福我们的孩子能活出自己喜欢的模样,祝福孩子能幸福。孩子成绩好,能吃好,能社交这都是我们短时间内能看到的,而我们应该祝福孩子一生幸福,幸福一生。
只要不再担心,内心宁静,虔诚祝福,孩子们一定能如他所愿,一生幸福,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