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五的时候,我们上《牛和鹅》这篇课文。介绍了作者之后出示了几张牛和鹅的图片,看着高大的牛和可爱的白鹅,孩子们异常的兴奋。似乎对他们而言,牛和鹅是稀有物,就像他们在动物园看老虎、看狮子一样,非常的惊讶、惊喜。
我们小时候对这些想都不敢想,但是童年并没有因为缺少这些而感到寂寞。恰恰相反,我的童年生活一直是以牛、鹅、鸡、鸭环绕在我的身旁。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们提供不了我优渥的学习环境,更别说能给我买什么玩具。我的玩具除了天然的泥巴,便是家里圈养得鸡、鸭、鹅和牛了。每天放学后,我都要牵着一头牛到水田里,或者到山坡上、田埂上去吃草,哪里的草鲜嫩,我就把牛往哪里带,直到喂饱牛才能够回家。所以,村里的每一条河、每一根田埂,每一座山坡,只要有绿草的地方就留下我的足迹。闭上眼,家乡历历在目。
大约有七八年我们家没有养牛了,因为父母跟着我在一块儿生活。我终于庆幸回家再也不用喂牛了。前两年,父母又再次回到了老家,重操旧业,种了一块田,又买了一头牛。因为我们家买的牛都是水牛,这一次就会非常的意外,买了一头老黄牛,且是一头老的黄牛,妈妈非常高兴的跟我说,这是一头怀着宝宝的牛。印象当中,母亲特别喜欢母牛,不管是水牛还是黄牛,只要是母牛,母亲非常喜欢。
我天天盼,终于12月的时候,妈妈打来个电话,说母牛生了宝宝,也是一头小黄牛。所以在去年的大年初三的时候,我带着三个小孩一起回了他们的外婆家,终于看到了那头小牛。
特别是我的两个小宝贝,他们从没有这么近距离的见过牛,所以他们看着牛也是哇哇乱叫,想近前又不敢近前,很兴奋又很紧张,看了他们的模样,我禁不住大笑起来。不论是两个小孩子,还是我那个已经15岁的大娃,他也是很少看到牛。为了能亲近牛,他到我父母的菜园里摘了一些白菜来喂牛。他们把菜扔出去,就站在很远的地方观看,牛的嗅觉很灵敏,嗅到了青菜的香甜,立马朝青菜奔过去,三个娃娃立马闪身,躲得远远的。在牛低头吃青菜的时候。他们三个娃娃才一步一步地慢慢靠近,但是却也不敢离得太近。而我呢,则直接抱着牛,摸着牛的身子。三个娃娃看的我对牛这样的亲切,而牛也没有任何的反应的时候,他们非常的羡慕,我就在他们羡慕的目光下和牛亲密的接触。
我鼓励他们过来,过来,没关系的,摸摸牛,轻轻的抚摸牛的背。我的老大终于鼓起了勇气,学着我的样,真的,他轻轻抱着牛得脖子,很欣喜。由此之后,三个娃娃每天都跟着我放养牛。他们在后面远远的看着,通过几天的接触,牛似乎对我们更加的熟悉和亲昵了,大宝也敢牵着牛往前走,到田地里四处转,两个弟弟就跟着在后面跑啊。
除了养牛,我的母亲似乎非常喜欢养小动物,比方说鸡、鸭、鹅。鹅,在我们村,其实很少有人舍得养,因为鹅的饭量非常大。但是母亲隔三差五都会养上几只鹅,而且她养鹅非常厉害。我记得有一年,妈妈养了六只鹅,长长的脖子,雪白的羽毛。大摇大摆的在村子里横冲直撞,鹅非常的威风凛凛,在我的印象当中,而且几乎每天出发之前都要引吭高歌,嗓音清亮。村中的小孩看到那一群的鹅都要绕道而走,是的,鹅连狗都不怕,狗看到鹅来了都要避让三分。
除了骨子里的一份傲气之外,它们吃饭确实也很有讲究。记得我在一篇文章里面曾经学到过,鹅吃饭是三板一眼一口泥,一口水,一口草。但是我们家的鹅吃的是谷子和青菜,我倒没发现我家的鹅会吃泥巴。或许因为我们家给鹅喂养的都是带水的稻谷,然后还有饱满的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