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姑娘只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天真烂漫,勤劳朴实,战乱期间许多人沿江而下,到内地避难,一户人家看中了可爱的林姑娘,雇她来家里做工。说是做工,其实也没什么事好做,十一岁的姑娘,连桌子都擦不好,挑水洗衣服倒是从小做惯得,但最多的活是一天三趟到镇上饭馆里取先生家定的饭菜,先生家吃不了,就送给林姑娘家吃,林姑娘和她妈吃上了以前听也没听过的菜,一个月还有了4块钱的入账,而她平常是连一角钱的盐都买不起的。邻居们也都羡慕的要命,说下江人真有钱,下江人钱多的没地方花。可惜好景不长,主人家不在饭馆订菜了,林姑娘的工作内容减少,先生提出来要降薪,降为每月两块。林阿婆还没说什么,邻居们不干了,邻居撇着嘴说,下江人有的是钱,二分钱一担的水,他都舍得花一角钱,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不多要两块就是傻子。林婆婆被说的心动了,想想自己还有好多用钱的地方呢,不能减!睡一觉,再想想,一个小孩子家又不会做什么事情,两块就两块吧!及至见了邻居,她们嘲弄着她:给八块钱吗?兴冲冲的!林婆婆又思索上了,四块钱也不多,在下江人算个什么?下江人很容易被欺侮的,越想越觉得可行,她大大方方地,理直气壮地去和先生谈判了,说了许多苦处 ,先生涨了五毛钱,林婆婆受到了鼓励,一鼓作气地说两块半帮不来,下江人接口道,帮不来就算了,正好半个月到了,工钱也结了,晚上就不用来拿饭了。人家的门关了,林婆婆还在门外说,帮的来的,帮的来的……先生……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林婆婆真可怜,丈夫和儿子都在外地打工,她有严重的风湿,虽然有两只手,可一只手老是支在膝盖上,搬不了柴,晾不了洗好的衣服,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日子过得没有盼头,可是世界上有一件事情比没有希望更悲惨,那就是给他希望,然后又把希望从他眼前拿走。不但林婆婆,连小小的林姑娘也意识到了机会的一去不复返,如果泥淖也有18层的话,这一次,她们陷入了比以前更深的泥淖里。
自知的人衡量自己的付出与得到的报酬比,贪婪的人只盯着别人的口袋。《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虽然也是村妇野妪,但她可是一个极具智慧的角色,第一次进贾府,得了二十两银子,便心满意足,感激不尽,第二次进贾府,吃了平生没吃过的,见了平生没见过的,过了天堂般的日子,也丝毫没有让她产生不平衡感,没有因为贾府“拔根寒毛比我们乡下人的腰还粗”,就狮子大张口,对众人的礼物不论轻重,她都一一念佛道谢。刘姥姥后来家境变得殷实,得益于贾府的帮助,更是刘姥姥克己自立的结果。
如果没有邻居们的挑唆,事情也不会失控。林婆婆曾经有过一闪念的清醒:给多少,总比没有强。想清楚这个道理,她觉得神清气爽,浑身又充满了活力,但邻居们的一番嘲弄摧毁了她脆弱的信念,她觉得邻居们说的有道理,下江人有的是钱,下江人好欺侮……各种道听途说虚幻地增加了她的“勇气”(傻气)。
总有这样的人,同患难相安无事,你若有超过他的苗头,就会收到各种各样包藏着祸心的“好意”,一起大吃大喝,一起哀叹长胖时是老铁,你要决定锻炼、减肥,他们的劝阻也会来的不遗余力。学会识别假惺惺的好意,远离渣朋友,归根到底,还是要拿稳自己的主意,不随波逐流。
林姑娘的故事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这样的故事在不断上演,你掉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