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看到一位妈妈抱怨,说与孩子在就业问题上产生争吵,她想让孩子考公务员,而孩子想到互联网大厂去。
其实类似的分歧,不仅普遍存在于父母和子女之间,也有很多人自己心里就纠结。
这几年考公务员越来越热。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人们看到了企业的高风险性,因而公务员的高确定性日益受到追捧,以致调侃说,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编制与否,其实主要考虑的是职业未来的确定性。问题是,相对年轻人漫长的一生,公务员真的具有确定性吗?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确定性呢?
以前人们把高确定性的职业称作“铁饭碗”,现在的年轻人很多已经不熟悉这个词了。其实,仅仅看过去二三十年的历史,就会发现,已经没有一劳永逸的“铁饭碗”了。
一个好单位不是“铁饭碗”
以前说“铁饭碗”,主要还不是指公务员,而是指国营企业——这个词现在也很少见了。
大的国营企业,可不仅仅是个饭碗,而是幼儿园、学校、医院等一应俱全,职工的生老病死等一条龙全包,比现在的公务员可牛多了。
而且,还不是你一个人的“铁饭碗”,是世袭的,职工退休子女可以接班。“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可不仅仅是一句歌词,而是实实在在的制度保障。
但就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场声势浩大的破“三铁”浪潮,打破了“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随后几年,又出现了下岗潮。
刘欢的那一首歌“从头再来”,唱着豪迈,里面包含了多少下岗职工的心酸。原本以为可以在企业干一辈子,结果辛辛苦苦度过半生,却要从头再来。
紧接着九十年代末还推行了机构改革,专业经济部门都被撤销了,机关工作人员也分流下岗了。这些工作人员也是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啊。
以前国营企业与行政机关、事业单位都属于体制内,工作人员身份没有差别,只要是大中专毕业生,都是“干部”,可以互相交流。
想象一下,同一个班的三个毕业生,一个分在了国营企业,一个分在了专业经济部门,一个分在了执法机关。
当年分配的时候无所谓哪个好哪个差,大家都是“干部”,都是“铁饭碗”,甚至分到企业的可能还要好些,因为工资高些。
但过了几年,国企改革,一个同学下岗了;接着机构改革,又一个同学下岗了。本以为同样的人生变得天差地别。
这些年,机构改革其实一直没有停,只是因为涉及的范围小些,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了,引起的波动小些。
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找个好单位,捧个“铁饭碗”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一技之长不是“铁饭碗”
因为单位不能靠一辈子了,有人提出了一句口号:所谓“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的饭,而是一辈子到哪里都有饭吃。
很多人就想着练就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嘛。这在科技和社会生产发展比较平稳的情况下是适用的。但往后看,越来越不保险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职业、新岗位不断涌现,原有的工作岗位也不断消失。
比如电话接线员。以前打电话是需要人工转接的,我就曾看到一则报道,表彰某个话务员能牢记多少多少电话号码,现在的青年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个岗位了。
打字员。原来很多机关都专门设立这一岗位,随着电脑的普及,大家都掌握了这一技能,这个岗位就消失了。
驾驶员。原来机关里的驾驶员也是有编制的,也是“铁饭碗”。现在机关里一般也不配备公车了,驾驶也成了大家普遍都会的技能。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自动驾驶技术越来越成熟,可能驾驶这一技术本身都不需要了。
所以说,仅仅掌握一技之长,也不可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科技代替了。
真正的“铁饭碗”是什么
这两年我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因为我的孩子也面临就业,我也希望他能找到一个真正的“铁饭碗”,可以一辈子不用担忧。
如果能预测未来50-100年的发展,找到一个长久不衰的行业或者职业,也是一条途径,可惜我看不清。
我不知道未来各行各业到底如何发展,但我知道未来肯定会发展变化的。
公务员也好,事业单位也好,互联网行业也好,变化都是必然的,只是不知道变化的早晚和变化的结果。
那句话还是有道理的,我们不知道哪个职业哪个岗位可以提供一辈子的饭碗,但我们需要一辈子都有饭吃的本领。
这个本领,不是靠一技之长,而是靠自身的综合素质。
我觉得有这么几点吧:
一是健康的身体。这是基础。B站审核人员过年期间猝死上了热搜,这些年类似新闻就没有断过。
很多时候,事业的比拼到最后都成了体力的比拼,没有健康的身体,不可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挑战。
二是顽强的意志。不能遇到点变化就一筹莫展,遇到点挫折就一蹶不振。
既然变化是必然的、随时可能发生的,过硬的心理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持续学习的能力。不能保证一门技能用一辈子,就必须随时准备学习新的技能。
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和敏锐的眼光,及早发觉时代变化的趋势,不断改造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新的能力。
有个“一万小时定律”,是说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其实很多知识都是通用的,我们掌握了一项技能,再去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时,可能只需要一千小时就行了。
所以,只要我们在某一领域打下扎实基础,再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就能够应对形势的发展变化,保证一辈子都有饭吃。
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生的生活和幸福。
这位妈妈与孩子的争执,其实着眼点都是确定性。只是妈妈希望一劳永逸地找到确定性,而孩子则想从不确定中磨练自己,提升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到底考不考公务员呢?怎么才能应对未来的变化呢?大家有什么建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