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是由各种各样人群构成的,你不管处在哪个人群中都要想:人能够战胜社会,还是不能战胜社会。如果能,你就会创造自己的生存方式,到最后是人群的跟风。如果你认为不能战胜社会,就是随社会人群的波浪而逐流去。所以,如果不顺应这个世界,就要来安排这个世界。作为一个个人在你所处的群体中有虎视眈眈的同类,有比你强大的团体对你的压力,那么在社会面前,你为了拓展自我的生存空间,是用能屈能伸的“屈”来谋求生存和伺机而来的发展缝隙,还是对可能而来和实际存在的各种威胁与损害采取防御——我不犯人,亦不容人犯我(前者是逆来顺受,后者是逆来抵挡)。而进攻方式的生存,认为人的生存在资源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人之所有则构成我之所无。成功的标志就是不断发动进攻和掠夺——成为强者,甚至强盗。但只要成功了,人们自然会推崇我,我的行为成为众多弱者羡慕和模仿的对象。如果失败了将要承担被弱者抛弃,被强者伤害的风险。所以进攻型人生在动物界是属于某些强悍族群的,食草的动物温良而驯顺,最适合于作奴役。而食肉动物中的、至今不能为人类驯化的狮、虎、狼之类是靠嗜血和搏斗而生存的。羊、鹿、马之类,以躲避天敌、以逃避方式生存的族群,始终是以进攻方式生存的族群捕食的对象。汉族文化所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一种防御式生存,既不希望别人加害自己,自己也不加害别人。
正是这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生存观,使三千多年汉族人生活的历史劫难倍受瞩目。从东周时代的犬戎到南北朝,边鄙的生猛族群一次次楼掠中原人口、妇孺、财产、牲畜。随后蒙古人、满族人在汉人聚居区建立政权,这些象鹰隼一样食肉的族类扑向温驯的农耕汉民,中原一次次在进攻者的铁蹄前失陷。汉族人内部的逆来顺受的等级服从信条,谴责强者、嫉恨强者,同情扶持弱者的精神信念,以及“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被动防御式的生存,在进攻者的简单而又强悍的弱肉强食定律支配下,汉人沦为奴隶、下等人,是不争的事实。而汉民族的妒强、惧强,以水性的软弱,保全自我的屈从,至多是防御精神。在近现代的东方舞台上又上演了日本人奸淫中国女性,肆意杀戮中国男女老幼,毁坏建筑、田园的一幕侵略悲剧。这些以进攻谋求生存的族群,把进攻方式作为正义,把压制弱的族群作为骄傲和自豪感的源泉,以生存空间的拓展、攻城掠地为功勋,与七、八百年前的成吉思汗一样——以快速的进攻,疯狂的蹂躏受害者,使其柔弱到可怜乞求而漠视其存在,日本人在中国暴殄天物、恣意杀人、奸淫,造成的中国人的切肤之痛,在耻辱、践踏中,在死亡、欺侮和流成江河的血水和泪水中,我们是否该醒醒了。任何逆来顺受都是奴隶的哲学,任何防御的生存方式在进攻面前都会成为不堪重击的弱者。生存就是竞争,竞争是一切生存资源匮乏的标志。
竞争是一种积极的进攻,以进攻扼制敌手的攻击才是防御;以进攻粉碎敌手的进攻,才是坚强的神经力量给世界刻上的印记。无论政治、政府,从军事、商业到百姓的生活,教育要倡导强者的生存观,鄙视弱者而不是去同情弱者;爱护强者,而不是去妒忌强者、毁灭强者;反对弱者,而不是去扶持弱者。每一个人都只有成为强者,才有生存的理由,己所不欲,则施于人。不是施于我们的同胞、朋友、家人而是敌人、竞争的对手,这是竞争的真理,是进攻的原则,是生存的正义。人不犯我,我必犯人,不是无辜的去侵犯别人,是生存斗争的需要,是弱肉强食的铁律。弱者你不去取,则必为其他强者所取,而使敌手益强,益敌不如益我。三国时刘表、刘嶂的土地,刘备如不取,以同宗而不忍心夺取,则必被孙权、曹操所取。益敌则等于损我,强敌则等于弱我。若刘备以蠢猪式的仁义,不忍取二刘的土地,到头来无尺寸之地立足,当然他当时取不了曹操、袁绍、孙策等强大军阀的土地,则最后必被众强所吞灭。所以汉族的倡弱文化,利于专制 暴君,是从商鞅、管仲、韩非的政治论述之始,建议统治者为保长治久安而弱民。儒家则从另一个角度训导民族之仁、之善、舍己爱国,皇帝家族为一己之欢弱天下万民,苟且淫乐于强邻虎视之下,一旦如李自成之流的冒险家、如八国联军之寇入,则失去脊梁的社会,无法承受君主的权力。皇帝则对外结交强盗,对内则仍以权力即天意和垄断的武力而穷凶极恶,最终演绎了一出出捍卫正义之民被屠戮,统治者要么流窜大漠,要么去承德避暑山庄,而饿殍遍地、哀鸿遍野、狼烟四起、人民流离,这就是屈服的生存文化,防御的社会正义给予中国人的重复结局。这也是一切统治者惮于人民的胆量和勇气,弱民、愚民的可耻结局。呜呼,强者精神我们要珍惜它,而不是惧怕它、贬抑它。贾方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