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出口处,有个小型菜市场,小区对面是赖家坝的安置房,提起赖家坝,当地人都知道,因为赖家坝的人个个都是种菜高手。
前几年,因为城市改造,扩建,赖家坝整个村的土地都被国家征收了。于是赖家坝的人们结束了靠种菜为生的日子。
可即便如此,总还是有些闲不住的妇女或者老人,在附近的空地上,开一片菜园,种点小菜,自给自足之余,再卖一点,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
于是,久而久之,小区出口处,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个小型菜市场,为附近的几个小区住户提供了便利,也解决了大家买菜难的问题。
再后来,就直接有小摊小贩进驻小区,渐渐的,卖肉的,卖鱼的,卖凉粉,豆腐的,卖水果的,卖冷食的,卖熟食的,可谓是应有。
其中,有两家卖菜的摊贩长期落户在此,一家姓陈,一家姓彭。两家都是夫妻档,彼此年龄也相仿,都约摸五十岁左右。凑巧的是,两处摊位正好是面对面。
与众不同的是,他们的菜品较多,四季蔬菜都有。而小区里别的卖菜的则是一些时令小菜。一般都是季节出什么就卖什么,比如说这段时间的萝卜,蒜苗,筒蒿,白菜,花菜等。
或许是现在人的需求不一样,无论是反季节的菜,还是时令菜,一概不论,只要买得到,能饱口腹之欲就好。
就像大家时常挂在嘴边调侃的那句话一样,“现在人吃的是农药,穿的是化肥”虽说有点夸大其辞,但是衣食住行安全的确算得上是民生的头等大问题。
还是言归正传吧,一不小心又把话题扯偏了。话说这两家摊户,因为规模较大,菜品较齐全,又是面对面摆着,成为竞争对手再正常不过了。
开始,大家还旗鼓相当,久而久之,我发现在陈家买菜的人要多一些,而在彭家买菜的人寥寥无几。
带着一丝好奇心,决定亲自查明真相,于是,每天早晨都出来买菜,周一在彭家买菜,周二在陈家买菜,连续半个月以后,总算搞明白情况了。
原来,彭家摊主在卖菜上,特别精明,比如卖菜時出现零头时,喜欢通过添点小葱,小蒜等其它的菜,将零头化整。这样不仅能多赚钱,还能多卖点别的菜。
而陈家在卖菜时出现零头时,直接去零收整。这是其一,其二,顾客买菜出现整数时,老板还送几颗葱蒜。其三,老板娘忠厚老实,经常会算错帐。
于是,大家背地里都笑话陈家老板娘老实又糊涂,对此,我又有点不信。因为谁都知道能做生意的人,几乎都是精明能干的。
又接连在陈家买了一段时间菜后,总算搞清楚了,老板娘是有点“糊涂”,她不仅会经常算错帐,而且还会少收钱。但一般都是针对老顾客而言的。
明明台秤上显示的是三元五,别人问她价格时,她偏说是二元五。尽管是偶尔为之,但每个买菜的人,都会存有晓倖之心,有时候明明知道自己占了便宜,也是绝对不会声张的。
于是,渐渐的,陈家生意就越来越好,所卖出的蔬菜也越来越新鲜,而对面的彭家,买菜的人不仅少了,而且菜也不够新鲜,自然生意就差了。
通过这段时间在菜市场的观察和体验,我终于明白了一点,做生意等同于做人,吃小亏,其实就是占大便宜。
厚道之人,必然有厚福,所谓,人欺天不欺。做人适当的傻点,笨点,其实并非是件坏事。而那些聪明过余的人,反而还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或许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揣着明白装糊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