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一直认为:对作者本人的性格爱好、生平经历以及他的精神层面和内心世界等方面了解得越多,越能深刻理解到作者在作品中的深意,甚至能感受到作品的脉搏节奏和笔墨落到的深浅去处。这对阅读自传体小说尤为有用。
比如,阅读《红楼梦》的读者如果能了解到曹雪芹的家世背景,成长经历以及后期“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落魄和苟且,对《红楼梦》这部大作注定会多出难以言状的悲悯和感动。
阅读《红楼梦》如此,阅读毛姆作品亦然。因为毛姆小说中的人物大都来自于现实生活,而他自己在各等角色中也频繁出现。可以说,毛姆的每一本小说里都有自己的影子,他将自己视作小说中的人物,把性格、品行、见识以及生活阅历和精神追求逐一倾注在一个人物或几个人物身上,通过笔下塑造的众多角色来表达自我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渴望。
那么,毛姆到底有些什么样的成长经历,写作生涯是如何坎坷,情感世界和生活轨迹又是怎样的呢?
其实,对于一个自称没有想象力,作品内容几乎全部取材于现实的多产作家来说,只要我们读者多读几本他的作品,自然会对他有个大致了解。比如,我们可以阅读他的自传体小说《人生的枷锁》,几部代表作小说《刀锋》《月亮与六便士》《面纱》和《寻欢作乐》,以及他的各种文集、游记、随笔等等,甚至有人列出他14部作品的名目单,并声称这就是毛姆人生的总和。
这诸多作品几乎都来源于他的亲身经历,有着他的生活轨迹,从中也能看到他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但是,如果我们要从如此浩瀚的文字中一一寻觅,岂不是一件庞大的阅读工程?
而且,毛姆又是一个集众多敏感话题于一身的人,谨小慎微的他是不会把最隐秘的自己暴露在作品里的。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两本书,两本可以让我们省掉超大阅读量,得来全不费工夫地看到真实毛姆的捷径之作。
1. 《毛姆传》:一本比任何小说都精彩的人生传记
《毛姆传》,被称为“目前市面上唯一正式授权的毛姆传记”,由著名传记作家、曾是《每日电讯报》资深记者、离职后主攻名人传记文学的赛琳娜 · 黑斯廷斯所著。作者从各种途径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一手资料:家人回忆、同时代者的证词、日记与书信,以及毛姆公开发表的诸多随笔、小说等等。
由此可见,虽然作者和毛姆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但这本传记的内容真实可靠,可信度很高,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便利,一个不需要我们看遍毛姆诸作品就得以了解毛姆全貌的捷径。
这部有关毛姆生平、生活以及作家生涯的传记以年代顺序为轴线来编写,从出生到去世,从亲戚到朋友,从成长到成功再到身败名裂和惨然离开祖国,娓娓道来,让读者为毛姆的一生唏嘘不已。文中穿插着几乎他每一部戏剧和小说的创作时间、出版过程以及受欢迎程度。不仅如此,有关毛姆生活各个阶段的重大经历和事件,以及每个时间段交往的众多朋友,戏剧界、出版界的工作伙伴,持续几十年友谊的知己,甚至异常亲密的男性秘书和亲密伴侣,我们都可以从传记中一一了解。
当然,有关毛姆和最想与之结婚的女友苏·琼斯从相知相爱到痛苦分手的故事,毛姆与西里尔的不幸婚姻和离婚之后的恨仇纠葛,以及晚年与唯一女儿诉诸法庭的官司,和由此导致他臭名昭著、从此不再踏足英国的凄惨结局,所有这些也无不在书中一一呈现。
本书毫无隐晦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方位的毛姆,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作家,难以置信又真实到无以复加。毛姆自己曾在评判人性时写到:自私和厚道、理想主义和耽于声色、虚荣、羞涩、无私、勇气、懒惰、紧张、固执以及畏怯, 所有这些都可能存在于一个人身上, 并能形成一种貌似讲得通的和谐。在《毛姆传》里,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毛姆令人瞠目结舌又精彩纷呈的猎奇人生,正如传记作家特德·摩根给出的总结一样,整部《毛姆传》正是下述一切的总和:
孤僻的孩子,医学院的学生,富有创造力的小说家,放荡不羁的巴黎浪子,成功的伦敦西区戏剧家,英国社会名流,一战时在弗兰德斯前线的“文学家救护车司机”,潜入俄国工作的英国间谍,同性恋者,跟别人妻子私通的丈夫,当代名人沙龙的殷勤主人,二战宣传家,自狄更斯以来拥有最多读者的小说家,靠细胞组织疗法保持活力的传奇人物,企图不让女儿继承财产而收养情人秘书的固执老头。
2.《总结》:一部有着遗嘱分量的作品
但是,假如你想了解毛姆本人对自己跌宕起伏、放纵不羁的一生到底作何感想,又为何会有如此斑斓精彩的不凡经历,一路摸爬滚打的写作生涯最终经过怎样的坎坷才获得巨大成功以至成为靠写作赚得一亿美元的大作家,那就看《总结》吧。
《毛姆传》虽然汇总了毛姆的众作品而编写,终究是他人执笔而成,字里行间会时隐时现他人的主观猜测。而《总结》却是毛姆在60岁之际对自己创作生涯的真实回顾。书中少了有关他爱恨情仇的私密生活和个人情感的诸多方面,但其他内容,尤其有关他曲折的写作生涯、成败感受等却极令读者心生感叹和爱不释手。
当然,最重要的亮点当属这部书出自毛姆本人之口,这也是我喜欢此书的原因之一。仿佛我们就坐在作者面前,听他细细讲述着自己的一生:坎坷的人生经历、漫长自救的心路历程,成长为剧作家和小说家的曲折之路和煎熬等待;对人生、人性、对自己为人处世、性格喜好等诸多不曾在小说和其他任何作品里出现过的看法和总结;对自己人生走向的设计,给自己规划的人生范式;如何看待语言、看待写作,如何笔耕不辍,如何看待自己的成败得失等等。可以说,这是一部指导人生和写作的典范之作,对于爱好文字的朋友们尤其实属难得。
毛姆多年来计划着要写这本书,心心念念却未曾动笔,总希望某一刻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绪,信手拈来时再动笔。
然而,在他即将迈入60岁高龄时,《泰晤士报》讣告栏里同时代人物去世的消息,使他突生紧迫感,死亡似乎也在向他招手。
不完成《总结》他会死不瞑目。因为在他心目中,《总结》有着遗嘱式的分量。为了之后能够毫无牵挂地安度余生,他拿起笔来开始回顾自己的一生。
“等我把它完成以后,我就能内心平静地面对未来了,因为我已经圆满完成了我这一生的工作。”
“我还希望这并非是我写的最后一本,一个人不会在他立完遗嘱后就马上死掉的,立下遗嘱是为了以防万一。”
“等我写完这本书以后,我也就知道我确切的立身之处了。到了那时,我也就能够从容地去选择如何度过我一息尚存的岁月了。”
《总结》最终于1938年毛姆(1874-1965)64岁时完成。英文书名为:The Summing Up(《总结》)(中文有两个译本:《总结:毛姆创作生涯回忆录》(冯涛译)和《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孙戈译),见图二)。
顾名思义,这是毛姆对自己一生的自我总结,有创作经历,生活轨迹和人生阅历,字字句句皆发自他内心,出自他本人之笔,自然是最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因此,我们从书中能直接看到毛姆笔下诸多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比如,毛姆是如何看待苦难的?毛姆经历过捉襟见肘、甚至口袋空空、吃了上顿下顿没着落的苦难日子。他去贫民窟做助产士期间见过太多艰难的下层百姓。在同时代作家边宣称苦难对人的众多益处,边住在舒服家里, 三餐无虞, 身体健壮之时,毛姆说:“我知道苦难并不能使人高贵; 它会败坏一个人。它会使人变得自私、卑鄙、小气而又多疑。它使他们只专注于琐碎的小事。”
比如,众所周知,毛姆是毒舌作家。他本人如何看待大家对他的毒舌评判?他为什么会把人性写得如此不堪和可怕?“别人都说我尖酸刻薄。他们指责我把人写得比实际上更坏。我不认为是这么回事。我所做的无非是把很多作家视而不见的某些特质突显了出来。”“就我而言, 我并不认为我比绝大部分的人更好或更糟, 可我知道, 如果我把我生活的每个举动和我脑海中闪过的每个念头全都记录下来的话, 世人肯定会认为我是个罪不可赦的恶魔。”“人类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就在于他们缺乏一致性。我还从没见过表里如一的人。”
都说毛姆是天才作家,他却说自己是得益于后天努力的习得作家,他到底是如何努力又如何成功的?为什么他认为作家面临的最大危险是成功?没有灵感时如何创造状态来写作?作品涉及什么样的话题才会使不同层次的人都喜欢?他如何培养自己的性格来弥补天赋不足?如何利用己之所长,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从而从最初遗憾自己“没能有个更好的大脑”成长为“无论我从事哪个行业, 我这个头脑已经好到尽够使我获得成功”的?
矢志成为作家的毛姆拿到了从医资格却未曾做过一天医生,作为读者的我们庆幸这世界多了一位如此杰出的作家,但是毛姆自己却非常后悔放弃这份职业,到底是为什么?
诸如此类的几乎每一个疑惑,读者都可以从《总结》中找到毛姆发自肺腑的真实答案。
另外,由于同时期发生的王尔德事件(王尔德因与其他男性发生不道德行为而被判处两年徒刑)给毛姆敲响警钟,毛姆绝不会在自己作品里提到他最引人嚼舌的“四分之三同性取向”这一敏感话题。但是,在《总结》的字里行间,我们却能看到他之所以选择异于常人生活的原因,一段让普通大众不禁感叹没有枉活一生的文字:
“仅仅成为一个作家是不够的。我为自己所设计的范式是我应该在‘做一个人’这一奇妙无比的事件当中最大限度地全情投入。
“我渴望去感受普通人的苦痛, 去享受普通人的乐趣, 这本身就是人类命运的一部分。我看不出有任何理由, 应当将感官的诉求置于精神那迷人的诱惑之下, 我决心要从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从饮食和通奸, 从奢侈、运动、艺术、旅行, 以及如亨利·詹姆斯所言的无论什么东西当中, 获得我能够获得的一切。”
毛姆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想得到的这一切。尽管如此,他最喜欢做的事情依然是读书和写作。“我这一生中最感到激动兴奋的是我开始阅读歌德《浮士德》的那一刻。我从来没有失去过这样一种感觉, 即便是现在, 一本书的开头几页还会使我的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瞬间加速。”
“对我来说阅读就是休息, 就像谈话或是牌戏对别人的作用一样。还不止于此; 它是一种必需, 如果我被剥夺了这种权利, 哪怕只有一小会儿,我就会像一位瘾君子被剥夺了他的毒品那样无比暴躁。”
“我每次重新回到我的书本我自己的朋友们当中, 我总会无比欣慰。”
《孟子·万章下》中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的,作者才是他笔下作品的灵魂和源泉,而知人论世方能帮助读者了解作品的主旨和深意,跟着作者的脉搏节奏读好笔下的故事,感受文字不同寻常的魅力。
如果你对毛姆的作品感兴趣,不妨先去阅读《毛姆传》和《总结》吧。之后,你再拿起《刀锋》或《人生的枷锁》时,我相信,你一定会有和之前截然不同的阅读感受,更加惊叹于毛姆作品的饱满丰盈和妙笔生花,对毛姆本人和他的每一部作品增添更多的喜爱和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