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作者瑞·达利欧,26岁时在自己的两居室内创立了Bridgewater Associates,经过42年的发展,Bridgewate(桥水)如今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管理资金高达1600亿美元,他创立的投资准则改变了基金界,因此被誉为“投资界的史蒂芬·乔布斯”。
达利欧先生早在2010年就已经把自己的一部分“原则”在网上公开,供桥水以外的人免费阅读。正如他在《原则》一书中写到:
这不是一个容易做到的决定,但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很不错,大多数读者理解了我的意思,许多桥水以外的人也在阅读中获益。超过了300万人下载了这些原则,有的甚至自费将其译成他们自己的语言,我收到了大量的感谢信。
2018年1月《原则》正式发行以来,更是跃居各大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好评如潮。
而其中有些读者把它戏称为“高段位的鸡汤书”。李笑来曾在得到专栏中就此类读者做过以下的评价:
那些鸡汤厌恶者,对所谓的“鸡汤”并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义,实际上“鸡汤”这个词,根本就不配成为一个概念。
何为鸡汤,不用则为鸡汤,用到实处,即为原则,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把原则类比为车载导航:
001
GPS导航就装在你的车上,你看到它了而不使用,迷路后就不能怪它无用。
那些整天喊着:这无用,那无用的,实际上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有用。任何原则不去实践都只是停留在“知道”层面。
002
前方临时出现路障,无法通行,这个时候应该没人会傻到与导航较劲。
所有的原则都是基于实践中抽离出来的具有普世性的价值,它给予我们人生大致方向的指引,而人生是由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组成的,当一些变量突现时,需要我们转换思路、灵活应该。
003
有时候我们按照导航驾驶,却发现根本走不通,很大可能是导航系统没有更新。
我们需要把这些原则内化成我们的思维,然后在从中提炼、转换出适合我们的“原则体系”,并通过实践中获取的反馈,不管更新升级。
所以在那些妄想通过阅读一本书,就为自己的人生开挂的读者是可悲的。知识本身并不能改变命运,只有把知识内化成思维,并不断指导自己的实践,才有可能扭转困境。
《原则》一书分为三个部分,除了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部分外,作者在开篇花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讲述了他与桥水的成长历程,而在书的导言部分作者这样描述到:
说真的,对于讲述我的私人故事,我至今依然有一种错综复杂的感觉,因为这可能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导致你忽略原则本身,以及构成这些原则精髓的永恒的、普适性的因果关系。因此,假如你决定跳过这一部分,我并不介意。
对于一本讲述原则的书,开篇花大量篇幅讲述个人经历,确实会让读者有一些错觉,而如果你真的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的建议是千万别跳过这个部分。
通过作者详尽的个人经历和对桥水管理经验的讲述,我们能从中深刻的体会到,作者不断从错误和失败中成长的智慧和毅力。
而这其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1982年作者的一次错误的投资决策和固执的坚持,导致桥水面临重大危机,全公司只剩下作者一个员工,同时他也面临着即将破产的处境。
这时候已经是两个尚且年幼的孩子的父亲的达利欧先生,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是打起领带在华尔街找一份差事?补贴家用,还是继续经营着只有他一个员工的公司。
约瑟夫·坎贝尔的《千面英雄》一书中,描述到:所有的“英雄的历程”中都会有“陷入深渊”的经历,而这正是让TA们脱胎换骨的炼炉,铸就TA们钢铁一般的毅力和面对困境的勇气。
作者后来在回忆这段经历中概括到:
为了拥有美好的生活,你必须穿越一片危险的深林。你也可以安全的留在原地,过着普通的生活;你也可以冒险穿越丛林,过着绝妙的生活。
史蒂芬·乔布什在回顾1985年其被苹果解雇的经历时说:“那是一剂苦药,但我猜患者需要它。有时候生活会给你当头一棒。不要失去信念。我确信推动我不断向前的唯一动力,是我喜欢做的事”。
这些塑造者正是经历了这些痛苦的经历才练就了对目标执着的信念。
只有认真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从自身经历中提炼出来的生活和工作原则。更深刻的理解这些原则的应用场景和深层的寓意,从而加深阅读期间的理解和思考。
而后作者在书的结语中说到:
我的目标是把那些我认为有效的原则传授于你,而如何践行这些原则由你自己来决定。
再次提醒我们要学会把书中提到的原则进行内化,并在实践中不断修复和完善,最终形成适用于我们自己的“原则体系”。
我认为一本好书应该具备两点:启发思考和愉悦身心。
在品读《原则》一书时,我们能不断地捕捉到那些激发我们想象和思考的闪光点,同时在体会顿悟的通透感中感受成长的愉悦,丰富和提升我们看待人生的视角。
那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这本书推荐给您。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书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