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绑执念、还“我”自由---源自真实个案
执念,顾名思义,牢牢执有(抓住)不放的念头,我们不放过这个念头,这个念头也不放过我们,有些执念就大大的影响了我们的个人状态,犹如被“绑架”了一般,所以我们想解绑,想要自由,下面分享一个关于“解绑执念”的一个自修方法,来自真实的个案探索。
背景:有“案主”因一次发生过的事情而被久久困扰,这件事情在心中形成了执念,严重的影响了她的个人状态(包括家庭、工作)。
问:如果内心有执念,是你应该放下的,却又没办法做到放下,怎么办?
答:当执念为我们带来困扰时,执念=难过。
然后增加一个“应该放下执念”,这本质是一个新的执念。
放下执念=难过+难过(难过升级)。
怎么办?在观照,如实的观照,去觉知自己的执念,而不去增加一个“应该不应该”,这个观照犹如照妖镜让执念无所遁形,也如心灯照破执念带来的灰暗。
问:没太懂,是站在圈外去看待这个执念吗?权衡利弊还是什么?
答:是站在圈外去看,看就好,不需要任何的权衡,一权衡就又麻烦了,就像你看一朵云,单纯的看,不发表任何观点,就看着云彩,这个云彩就好比我们的念头、执念,看着云来去自由、云卷云舒(PS:站在圈外就是指跳出自我视角,运用自己的觉知力来看自己,用觉知力来跳出圈子看圈子内的自己,看有两类的看:一类看是评判的看,也是我们日常用的,比如我们看到个杯子,就会下意识的评判这个杯子好不好看,好不好用;而我们需要练习的是第二类看,叫如实如是的看,也可以称之为“上帝视角”,就是不加以评判,看到一个杯子,那仅仅就是个杯子,去掉好不好用、好不好看等评判)
问:看完觉得自己很蠢,像个跳梁小丑。很多时候就是太钻了,甚至迷失自己了,念来念去也许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我觉得是被欲望在牵着走,太投入了就会失去理智,现在我觉得我可以跳出来看待我的执念,可以短暂的放下,可生活中又会时常迷失怎么办?对于事、物可以很轻松的去应对,但对于情感,这种抓不到的东西自己无法控制的心情很难放下。
答:你生活中的迷失不是问题,不接纳这个迷失才是问题,情执的背后是你有情的发作,情执原本也是最难的一个课题,我们也不必担心了,你已经是少有的敢于去发现这个情执,情执让它暂时先存在吧,重点是去体会,先不用想着干掉。
这是30多岁的你要经历的一关,慢慢来。
问:我已经体会过了,很美好很痴迷,但是再痴迷下去会毁了我的,所以先放下还放不下,它改变了我的生活排序,影响很大,怎么办?
答:这种改变是你必然经历的,它丰富了生命体验,不仅去体验美好痴迷,同时还要去体验当下的这种放不下,本质上不存在“毁了”这个讲法,“毁了”是我们原本有个前提假设,然后事实发生没有按照你的前提假设来发展,就设定为“毁了”么?这是臆想出来的,虚假的,真相是:这些发生正在创造新的你,而不是“毁了”你,这是一真一假的两种认知。
问:确实是,它的存在给我的婚姻生活带来了启发和好的转变,给我的个人情感带来了从没有过的刺激和体验,但是这种美好是有代价的,代价是痛,双倍的,好像这种好与不好是不能并存的。我怎么总想干掉一个,要不然另一个不就不能存在一样,那要怎么去接受他们?
答:你咋测量出来是双倍的?上称量过?如果有测量感受的量的仪器,赶紧告诉我,花多少我们都应该把它买下来。痛是存在的,快乐是存在的,但哪个多过哪个,是我们自我臆想出来的,这个关系有没有可能相反呢?完全有可能
问:因为我觉得很痛,我好像有意识的去接纳好的东西,习惯了排斥不好的东西,哈哈,我自我感觉的。那我现在要怎么去接纳这些执念和情绪?
答:你可以不接纳现在是黑夜么?你可以不接纳明天的白天么?所以,直接接纳。
问:也是,但是接纳会沉迷怎么办?
答:接纳沉迷的接纳,将接纳进行到底,接纳是如是如实的看见(PS:不带有评判的看见,前面提及的觉知、上帝视角),接纳黑夜是因为它是黑夜,所以我接纳,不是因为我喜欢黑夜而接纳;接纳白天是因为它是白天,所以我接纳,不是因为喜欢而接纳。
问:我可以站在圈外去看待这些情感和情绪,只是自己不需要动吗?只是观看?
答:“不动如山、伺机而动”,王阳明在五百年前告诉我们。
问:我先选择接纳,不管这份感情的好与坏我都选择接纳,我好像懂了,我之所以痛是因为我欺骗了自己,才会痛,如果我真正的接纳了就会释然了,对吗?没有幻想、没有期望,接受现在呈现的现实,就是接纳,好与不好事实就摆在那里,我看见了。全然接纳、慢慢放下。
答:诚然、对的,智慧如你,恭喜你,这是一份了悟,这份洞见无比重要。
结语:看的见的决定看不见的,执念是看不见的,却控制着我们的人生,愿我们以大智慧洞见真相,以接纳破除执念,还“我”自由
李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