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六年我的父母高中毕业,正赶上我们老街基乡招收民办教师,从此父母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实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当一个乡村教师的理想。
父母刚上班的地方,是一个村级小学的下伸点,只有二十二个学生,一年、二年、三年、四年都有,是复式班教学。离家八里地,那里山高林密,只能徒步上下班,条件的艰苦无法动摇我父母高昂的工作热情。对孩子、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共同的理想志向,使父母不仅取得了工作上的成绩,同时也收获了甜蜜的爱情。
破旧的校舍,动人 的情怀
一九八九年我父母结婚了,他们被派到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团结小学,父亲担任校长。原来的校长玩忽职守,老百姓怨声载道,多次去乡里告状,大队书记为此焦虑不堪,我父母的到来,让郑书记喜出望外,父母刚结婚,一无所有,郑书记就安排父母住在学校里,为父母置备了生活必需品,解决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父母全力以赴扑在工作上。
那时的团结小学一到六年都有,只有三名教师,每人都是复式班,工作量可想而知,我父母的教案都是复式班教案,父母的教案多次在全乡教案评比中获奖。
为了让教育改革的春风吹到每个角落,让村里的孩子也能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我母亲主动担任一、二年级的教学,那时全校只有三名教师,村里没有幼儿班,学生没有接受过幼儿学前教育,一点基础都没有,甚至连执笔方式都不正确,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父母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结合农村的教学特点,克服了学校教学资源匮乏等情况精心备课,亲身制作教具。经过不懈的努力,村里的孩子没有因为起点低而落后,相反,我父母的学生在全乡统考中多次名列前茅,受到了乡校领导和家长的好评。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父母率先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机构举办的理论培训。购买教育书籍,学习最前沿的课改理念,并学以致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以学生为主体,以爱执教,形成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九九零年我出生了,在那个偏僻落后的地方,尽管物资生活极度匮乏,但我和我小弟的童年很快乐。父母给了我们和谐的家庭氛围,他们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教会了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做事。父母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相亲相爱的生活。被誉为有名的教育伉俪,为人称颂。
那时的校舍是泥草结构的年久失修,又连续下了几天雨。懂事以后父母告诉我,在我两岁的时候,周六放学后,我们一家三口回到了奶奶家。等到星期一上班的时候,父母惊恐地发现我们睡觉的间壁墙整个一面墙砸在了炕上,假设那晚我们没走,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当时父亲是有证民办教师每月工资八十元,母亲是无证民办教师,挣的更少,是大队开支 。大队很穷,有时年底都一分钱开不出来 。一九九四年,我父亲参加民办教师考试,被哈尔滨师范大学录取学费六千四百元,当时我家以三分利向别人借贷一万元。那个春节,我家仅用两块钱过了一个寒酸的春节,仅买了了一幅春联,两个二踢脚和一百响的小鞭。
险恶的条件没能吓倒我父母,同样贫困的生活没有消磨父母扎根深山的雄心壮志。相反他们更加坚定了信念,发誓一定竭尽全力地让大山里的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用知识改变命运,用知识改变山里的贫困落后状况。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父母热爱他们教过的每一个学生,热爱这里淳朴的民风,尽管这里到处是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到处是贫瘠的黄土地,但正因为贫穷,乡亲们更加渴望知识,我父母把满腔的热情和全部的青春献给了大山的孩子们,而村民们给予我们的是我一生都受用不尽的财富——那就是大爱、感恩和无私的付出!
校舍太破了,乡亲们放弃了手里的农活,义务在原来的校舍的地方争分夺秒的盖起了新校舍。虽然还是泥草结构的,但当时村里很穷,这已经是竭尽全力了。乡亲们的深情厚谊是父母更加努力工作的动力。
当时厕所是蒿草围成的,我父亲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建成了木板结构的厕所,又修建了篮球场篮球架.我父亲既是校长要抓好学校全面管理工作,又是复式班的班主任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还是全校的体育老师。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我父亲因材施教,练队列.做广播体操,跑步、篮球等。丰富了学生的体育生活,使学生体育合格达标率达100%。在我父亲的努力下,学校又建起了旗杆、体操台等,这样学生每周都能按时举行升旗活动,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崭新的校舍,政府的关怀
二零零零年,老街基乡里克服财政困难的局面为我们学校投资,建起了560平方米砖铁结构的标准化新校舍,操场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四周有水蜡绿化带,体育设备齐全,学校的整体素质有极大提升,这一年我校小升初学生统考成绩取得全乡第1名(当时老街基乡17个学校),我父亲是骑自行车身后背着大奖状回家的,我对当时场景记忆犹新。在这同时乡里又举行了全乡教师基本功大赛(简笔画、毛笔字、口头作文),学校也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取得殊荣令我父母自豪,面对荣誉更让我父母感到任重而道远。
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我母亲一边努力钻研教学,一边自学了汉语言文学的全部课程,一九九一年我母亲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大专学历,这在当时是极少见的。二零零一年我母亲在三十七岁的时候,又自学了汉语言专业本科的全部课程,二零零五年在我母亲四十岁的时候获得了本科学历。一九九六年我父亲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并转为公办教师。
紧张的工作贫困的生活,我母亲的身体垮了,导致心肝胆肾都有病。但我母亲都是星期天出去看病。从不耽误学生一节课。有付出,就必定有回报,在母亲学生的成绩单中,我母亲体会到了其中的甘苦,其中的滋味。
知识的积累,业务水平的提升,使父母在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触类旁通。因为父母深知教师只有占有更多的知识,学生才能更加崇尚你,热爱你,从而才能更加热爱学习。
我们学校最多的时候也只有四名教师,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我母亲生了我和我小弟,每次都到临产才停止工作,满月就赶紧上班。在二零零三年我母亲因为子宫肌瘤手术,在哈医大住了十三天院,回家第二天就坚持上班了,因为母亲扔不下孩子们,学生已经成了我父母生命的一部分,哪怕是离开一天,他们都会牵肠挂肚。
师爱,没有特区
春雨洒向大地的时候,从不挑选秧苗;老师的爱投向学生的时候,却往往有所选择。学习好又懂事的孩子,谁不喜欢?可是让你喜欢成绩差又捣乱的孩子,就不那么容易了。偏袒是学生们最讨厌的事情,却也是教师的通病。多年来,我父母尽量克服这个缺点。在我父母这里爱没有特区,我父母从不对孩子抱任何偏见,也从不放弃每一个学困生。如果非要说我父母偏心的话,他们偏的往往是差生,因为我父母觉得他们更需要关怀。
宋丽是我母亲班一名很普通的学生,和我同龄,在一个班级,她学习成绩差,性格有些孤癖,平时很少说话,似乎没有笑过,也从不和同学们交往。她的情况我妈妈也跟我说过多次,在她七岁的时候,她妈妈跟别的男人走了,走之前我是她妈给看着的,我俩坐在一个摇篮里,一起长大。她妈妈走后,她爸爸又给她找了一个后妈,从此那个开朗乐观的女孩不见了,后妈也带了一个和她同岁的女孩,宋丽就更加自卑,我母亲就让我多跟她在一起玩,也约上她的姐姐(宋丽后妈的女儿),我们仨天天玩在一起,有时候我母亲给我买玩具,也带上那两个孩子的,那一年还买一样的三件小连衣裙,有时赶上吃饭,也让我们三个孩子一起吃。生活中我母亲也有意和她后妈相处,其实她也是个苦命的女人,死了男人,才嫁到这。我母亲也经常在她面前夸宋丽的懂事,也在宋丽面前说她后妈的好话,同时利用业余时间给宋丽补课。功夫不负苦心人,那个乐观开朗的女孩又回来了,脸上重又有了笑容,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其实,我明白,这就是爱的力量!我父母深爱每个孩子,相信每个孩子,尊重每个孩子,为每个孩子的发展创造契机,让每个孩子都有锻炼能力的机会,特别是老实的,成绩落后的,单亲家庭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差的,我父母都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有时的雨雪天气,我父母就把学生领回家同吃同住,直到现在,我母亲的学生庞秀春四十岁了,见了面总提起在我家吃的韭菜炒鸡蛋那么好吃,现在她自己怎么也做不出来那个味道来。
执着的坚守,职业的传承
也许是童年时期饱含浓郁的乡土乡情,也许是长年累月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早已占据了我的心灵,荡涤了我的灵魂,甚至影响了我的一生,也为我后来从事教育工作播下种子。
大学毕业后,在外物质至上的时代,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与父母殊途同归,做一名教师。二零一四年我应聘在私立中学教了两年初中语文。二零一六年我考上了特岗教师,被分配到元宝中学教初中语文。也走上了乡村教育的路。同年我结婚了,现在我的女儿快一周岁了,我希望她快乐长大将来也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为腾飞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我小弟品学兼优,他是父母众多优秀学生之一。二零一六年以658分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英才学院本硕博连读的焊接专业。有时他也满怀深情地跟我说,将来他也希望当一名教师将自己所学传授给学生。
教学工作中,父母不光让孩子们学习知识,更加注重对他们品德的培养,教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孝敬父母,懂得感恩,因为我父母觉得德才兼备才是祖国需要的真正人才。多年来,父母学生的成绩在全乡排名中始终名列前茅,各种竞赛中多次获奖。
一九九七年,在我母亲三十二岁的时候,参加了全省公务员考试,她以全市第二的好成绩被录取,当时可以到乡政府上班。与此同时,全乡当时一百名无证民办教师,只给了一个转为公办教师的名额,校长根据我母亲多年来的优秀表现,将这个转正名额给了我母亲。于是我母亲毫不犹豫地选择继续做着“孩子王”,继续留在大山里。
多年的奉献,丰硕的成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是我父母的执着和坚守,那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相继走出了许多跻身于名校的骄子,成为了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村民们都真诚地对父母表示了由衷的敬意。二零零三年我父亲被评为一级教师。二零零五年我母亲被评为小学一级教师。今年又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
一九八六年父母踏上讲台,风风雨雨,至今已整整三十二年了。三十多年来,父母深切感受到:教师少的是浪漫,多的是艰辛,刚过不惑之年的父母已鬓染霜花。三十二年我父母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想到在自己的教育下,许许多多的农村孩子走出深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我父母感到无比欣慰,无尚光荣。三十二年来,党和政府给了父母许多荣誉,多次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二零一七年七月我母亲分别被评为尚志市优秀教师和哈市“四有”好教师。父亲被评为德育先进个人。父母常常对我说他们只做了他们应该做的工作,但是党和政府却给了他们太多的荣誉, 让我们永远记住党的恩情,永远跟党走, 这是一个老党亘古不变的嘱托。
挚爱的事业,不变的追求
今年开学,父母所在的团结小学唯一的一个学生也到城里上学了,站在空旷的校园,父母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心中五味杂陈。往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仍在眼前浮现;多少次与学生处膝谈心;多少次细心批改作业;多少次迎接新生;多少次恋恋不舍地送走毕业生;多少次耐心给学生补课辅导;多少次深情的守望。父母热爱这片耕耘了半生的热土,他们的青春在这里奠基,他们的心也深深的根植在这里。父母的这所村级小学是全乡最后并点的学校。这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成果,村民们的生活都富裕了起来。同时也是计划生育工作的成果。每家就一个孩子,他们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想走出大山,去感受城里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更新的教育理念。想到这些父母又倍感欣慰,他们收拾行装,父母知道乡里仍需要老当益壮的他们。
飞速发展的教育,永远的求索
如今的老街基学校 是新建的二层楼,和幼儿园毗邻,四周绿树成荫,各种体育设施一应具全,学校里有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大小会议室、音乐室、实验室,实验室里实验设备相当齐全、完善。
置身在新的教学环境,他们才发现自己已经落伍了。教案不是手写的,而是网上下载的。教室里早已有了白版,上课用课件。乡里青年教师多,父母教小科。父母老了眼睛也花了。学起这些挺难。我劝他们别学了,我帮他们弄,父母坚决不同意,他们说;即使还要工作一天,该学的也要学。在家里我们是血浓于水的亲人,在工作中我们是 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同事。父母教我如何管理班级,如何教育学生。我教他们如何下载教案,下载课件。
在大山深处,父母从青春年少到如今鬓染霜花。正因为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的热爱。他们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平凡却自豪着,平淡却精彩着,辛劳却幸福着,流泪并欢笑着!回望走过的路,父母满含深情的说他们无悔无怨。还有两年多,我母亲就要退休了,想到要离开她热爱了一生并为之奉献了青春和全部热情的教育事业,即将离开孩子们,我母亲真的感到时不待我,有太多的留恋与不舍。在未来的岁月中,父母说她们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去为孩子们塑造健全的人格,收获无尽的希望和一个崭新的世界。
从懵懵懂懂到如今而立之年,我见证了父母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一生,教育大业,教师为本,师德为魂,三十载育人文化,一生教育情怀,他们是真正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尚志教育的辉煌成果中,应该也有父母的一份微弱光和热,而我作为他们的女儿没有任何理由不努力拼搏,为尚志教育的发展和腾飞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尚志市元宝学校
高宇飞
二零一八年十一月十六日于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