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人人都有梦想。
作家?演员?艺术家?宇航员?足球运动员?环游世界?考古学家?
但,不是人人都能实现梦想。
有一天你醒来,发现自己所向往的生活,离自己还是那么遥远;
有一天你坐在办公室出神,想着手头的工作何时是个头;
有一天你拾起一本尘封的心愿,才察觉年少虔诚发过的誓,早已沉没在深海里。
何以慰解?唯有白日做梦。
这是一部8.5分的神作,没有激烈的斗争场面,没有构造精巧的故事情节。
有的只是那平庸中透出的淡淡寂寞,那踏上旅途的意外所得。
以及那推翻平庸后所看到的自由世界。
故事讲述《LIFE》杂志一个底片冲洗员华特,面临被解雇的局面,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将作为最后一期封面的底片“25号”。由于空降上司的轻视,华特开始了寻找摄影大师肖恩之旅,一路精彩连连,开始了从未体验过的人生。
1
摄影般的电影——心之所向
格林兰岛,冰岛,大片的蔚蓝海洋,连绵不断的高原和草地,无限伸展又弯曲的公路,当华特置身于这一切之中,我仿佛看到,华特自由了。
我感叹于电影的取景和拍摄手法,中期大幅的全景画面让整个故事得以舒展开,帧帧都像完美的摄影。海洋,落日,草原,火山,桥梁,雪山,导演独具匠心的表现手法,让人想立刻去那片神往之地。
电影配乐不多,最高潮的部分放在华特踩在滑板上那段。华特飞速地行驶在绵延的高速路上,奔向肖恩起飞的地点。他张开双手,配乐营造出澎湃的感觉。
最喜欢肖恩的台词。喜欢这一刻,就留在这一刻,不去记录它,只去感受它。在人人都拥有手机的时代,拍照变成一件稀松平常的事,但躺在相册里面的照片,难说是用心的摄影,至多不过生活的碎片。
To see the world,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To see behind walls,to draw closer,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开拓视野,冲破艰险,看见世界,身临其境,贴近彼此,感受生活,这就是生活的目的。
2
会说话的故事
故事三条线索串连起来,围绕华特的一段经历展开。一条华特被解雇,一条寻找肖恩之旅,一条追求雪柔之路。
平庸的华特蜷缩在办公室里,为生活的账单发愁,也没有点一个眨眼的勇气。走神,臆想让他无法全身心投入生活。
白日梦让他看到自己化身超人拯救雪柔的小狗,看到从冰山雪地里来的人跟雪柔聊天,看到自己和无知的空降上司展开搏斗。
但,这一切都只不过臆想而已。面临被解雇的局面,和空白的介绍页,以及不得不买掉的父亲送给母亲的钢琴,华特也无法改变。
一个平庸无常,爱臆想,常常走神,失业,没钱,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的办公室一员,是你,是我,是千千万万人。
故事开头以小小办公室着眼,娓娓道来促使华特出走的25号底片,华特开始一段未曾准备的冒险之旅,最后周折反转成为封面人物。起承高平的发展线条和心理接受合拍。
3
以梦想之名
故事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是平庸的打破,进而寻求一段奇妙的自我解放,还是为了追寻某样必须的东西而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
我们不是电影主人公,多数的我们不可能有华特出发的勇气。从灰暗的工作室到格林兰岛,到冰岛需要的不是钱,是追寻敢于反驳平庸的心。
25号底片,可以是梦想,可以是勇气,可以是无知上司挑拨的自尊。但当华特出发,找到隐匿于山间的肖恩,才明白摄影大师所看重的,根本不是烟火尘世的诉求。
不是所有的美国电影都塑造英雄,不是所有平凡的主角都能经历风雨挑战后改变人生。华特最后,仍然要再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
只是当网站主页越来越丰富时,当华特开始愿意一个个字手打上去时,故事才告诉我们,当初那个不敢点击的眨眼,已经能承载起火山、鲨鱼和喜马拉雅的厚度。
4
逍遥游
我想故事中最让人佩服的,不是默默工作付出十六年的华特,而是摄影师肖恩。就像一个悟透了烦恼的大师,游走于天地之间,拥抱着海洋,拥抱着日落,拥抱着阿富汗的战火。
连绵起伏的山脉,冰山雪地,幽灵之猫,追寻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并感受着一切,这才是肖恩的快乐。这些大全景出现时,向往涌现,无比美好。迫不及待地,想要摆脱城市的束缚,回归大自然。
人本来就是大自然孕育的灵物,狭窄的格子间,装得下多少梦想;幽暗的黄炽灯,照得亮多少未来;巴掌大的手机屏幕,看得到多少世界。摩天大楼,困兽犹斗。告别平庸,回归大自然是绝佳的方式。
不是人人都必须成为英雄,只不过需要问问自己,当下的生活是否只剩下白日梦。不是所有的旅游都是旅行,拍再多的游客照,自然永远住不进心里。
5
若你有梦
在这个情怀被说烂了的时代,我始终相信,梦想是支撑人勇敢走下去的内在动力。
何以慰解?唯有出发。
最后我想起,华特那个背包,那个旅行笔记本,是儿时爸爸送给他的礼物。
(图源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