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发了一篇中考焦虑:怎么平衡父母的期许与孩子的追求的文章,今天热榜上就看到中专女生姜萍爆冷拿下数学竞赛全球12名,凭一己之力,将众多来自顶尖名校的同学挑落马下。
一个在中专学习服装设计的小姑娘,凭借自学数学与名校学生比肩共舞,在一众获奖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赛事历来首个打进决赛的中专业,同时姜萍成为大众关注和热议的焦点。连同女孩一起上热榜的还有她的数学老师,也同样参加了数学竞赛,成绩排在125名。
大家都在为这个极具数学天赋的女孩因为偏科考不上重高在中专学习而感到不平,连带回忆自己的偏科学习经历,引发对现在中考的分流制度的人讨论与调侃。
有人说,中国的高考制度对偏科和天才,基本淘汰在分数线上;
有人说,数学天才差点当裁缝了;
也有人建议从初中开始往上所有的中专、技校、职高、大专院校,高中,大学设立激励机制,激励有理科才华的学生自荐,老师推荐,如果真发现了理科人才对发现的老师奖励提拔,不留死角的把金子淘出来。
还有人直接喊话,希望清北破格录取,特招进去这样的人才。
不难看出网友都有爱才之心,不希望人才就此埋没,沧海遗珠都希望能全部打捞出来。
回归现在在执行的教育分流制度,说明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成熟条件。但是同步思考的是,在评价方式和职业教育中是不是还有仍需解决的问题呢?
比如目前的中考成绩仍是重要的考评途径。依靠考试成绩录取,看的还是全面学科成绩的考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学生突出优势及能力的评价。虽然目前也有特长生的选拔,但在选拔机制上很大程度上还是要回归到中考成绩中。
再则,目前的职业教育在师资、设施与教育环境中是否能发挥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并在将来得到相应的就业待遇、获得同等的社会地位等,这些目前还不好判断。但以现在分流方式主要根据考试成绩将学生划分到不同类的学校中,可能是无法全面考量学生的兴趣专长的,这里不可避免地就会有学生分流到不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
现在国家如此重视科技创新人才,在教育考试和选拔条件上,未来肯定也会依据实际情况做出改进和完善,比如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挖掘学生不同的个性专长和潜力,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培养计划等等。
其次来讲,这次姜萍受到的广泛关注,也不正是通过参加数学竞赛这样的途径,让她的数学天赋得以展现,她的个案是不是也很有可能引发一些特殊选拨机制的出台,促进和完善教育发展之路呢?
现在的人相较于从前还是幸运的,机会还是大多了。只要自己有才学专长,某天某个时点说不定就突然发光发热,闪耀登场了。
同时还是更期待在人才培养与职业技能中,每个人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培养方向,找到自己所爱,并学以致用。
愿教育之路上,每个人都能各自绽放独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