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觉得你要他上好大学是为了你的面子。
你是和他在一起实现各自的生命价值,互相成就。
教育的观念
(1)“通往成功的途径是一座独木桥,孩子万万不能被别人挤下来”。
人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
孩子不能像汽车一样拼凑起来就能跑。
我们需要培养竞争感,但条条大路通罗马。
(2)“如果你想拥有好生活,在学校里就得拥有上佳表现”。
孩子不能被逼得太过急躁,也不能破罐子破摔,要敢于尝试新的机会。
(3)“催得越紧、逼得越狠,我们的孩子就能越成功,长大后就越有出息”。
小心孩子内心造成的伤害和他内驱力的损伤,但也得培养生存危机感。
(4) “今天的世界比以往要凶险得多,家长必须一直紧盯着孩子,才能确保他们不被伤害,也不至于让孩子闯祸”。
因为我们的视觉窄化,才会变成直升机父母,时刻在孩子的头顶盘旋。
需要陪着孩子并接作战,但都是为了各自的梦想实现。
能够让你有进步的压力才是正常的压力
正向压力:就好像斑马在跟狮子作斗争的过程中,它没有被狮子咬到,并且锻炼了能力,能够有进步。
可承受压力:在一定的范畴内,会有一点点的损害,但是它可以复原。
比如把很多刚出生的小老鼠从妈妈身边拿开。如果在十五分钟之内,让老鼠回到妈妈的身边,就会发现母鼠会舔小老鼠的皮毛,让它舒服,实际上就是安慰它。小老鼠的行为会慢慢地变得正常,会越来越好。
毒性压力:如果这个小老鼠离开妈妈超过三个小时以后,很多小老鼠会不理它的妈妈,断了与妈妈的联结,它已经完全受到伤害了,超出了它的承受范围。
在(毒)急性压力下,学生会产生学习上的种种困难。
压力水平过高,皮质醇分泌得多,会伤害海马体。
海马体是负责记忆和学习的地方。
孩子冷静、理智、成熟,看起来像个大人,就是因为他大脑前额皮质层增长的好
让他有掌控感,让他能对自己的很多事做出决定。(1-2岁开始,3岁就能发展好)。
如果前额皮质不发育,所有的决策权会交给杏仁核。
杏仁核的办法是要么斗争,要么服软。
服软就是有很多孩子会对家长谄媚,不断地迎合家长,在家长面前装得特别乖巧,实际上只是为了能够平稳度过和家长在一起的时间。
青少年自杀基本上都是来自掌控感缺失。
是慢性压力日积月累,而不是急性的困难,这是心理学研究的结果。
什么是父母该做的
焦虑的父母特别容易带来焦虑的孩子
父母的暴躁会成为二手压力传导到孩子的身上
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先保证自己做到成为什么样的人
(1)父母的责任是给孩子讲清楚,有这么多的选择,这些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让孩子自己选择。
(2)无条件地爱孩子。
关注、支持、欣赏孩子,给与安全感。
要让孩子知道,你很爱他。但你只能给他提供辅助作用,做决策的人是他自己。
(3)让孩子做主。
“你特别懂你自己,你可是自己的专家。”
“你脖子上长着你自己的小脑袋。”
“你想要让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条不紊。”
“我不能因为爱你就放纵你的决定,因为你这个决定听起来实在不大靠谱。”
孩子也希望自己的生活一切都井井有条,自己能够好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给孩子非常强烈的心理暗示,让孩子知道,他既有意愿也有能力做到这样。
我们要让自己的记忆力、理解力提升,需要有足够的睡眠。
要保持足够的睡眠,孩子至少8小时以上的睡眠。
很多标准化考试的佼佼者后来在社会上并没有成为佼佼者,原因是在社会上成为佼佼者靠的是合作,在考试当中成为佼佼者靠的是不合作,是独立。
孩子将来长大了,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说不准的。这个社会变化很大,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业化模型的社会,学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所以让这个孩子,健康、阳光、爱学习、有内驱力,这才是真正做教育的本质。
思考:(1)假如你今天下班,从办公室一身疲惫,挤完地铁回到家里,然后你儿子在家里坐着等你,说:“今天在单位里表现怎么样?受到奖励了吗?挣了多少钱?有奖金吗?比别人高还是低呀?”
你会怎么样?
这是我们每天对孩子做的事。
(2)你的领导天天在你身边唠叨你,你会怎么样,是不是极其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