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条关于广告人的段子:起得最早的是干广告的和收破烂的,睡得最晚的是干广告的和按摩院的,不按时吃饭的是干广告的和要饭的,加班不补休的是干广告和摆地摊的,说话不能错的是干广告和主持节目的,加入了就很难退出的是干广告和黑社会的,干着干着就跳楼的是干广告和富士康的。
每每看到这样的段子,我都在心里感慨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嘲笑广告人最多的段子往往是广告人自己写的。越自嘲,这个圈子加班就越厉害。
摊手。
做新人的时候,公司在我入职的时候告诉我,未来的每周二晚都是培训日,公司会免费培训你,目的是帮助你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当时的我点点头,表示明白,还挺窃喜有公司居然免费的培训指导,实在是福利。直到后来发现,原来我当时的我并不明白,因为所谓的培训日,其实就是换一种方式的表达“希望你”加班。
这个发现让我很沮丧。
一方面我不是个热衷加班的人,我喜欢自己的任务自己安排时间完成,我更期待自由的工作制度。另一方面,身边的所有人在下班时间后仍然留在座位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面对着电脑,面如死灰,眼睛无神,木偶般的敲打键盘或移动鼠标,另一种是热火朝天的打着电话,唾沫横飞,挂掉一个再接起来一个。尤其是月底,靠销量吃饭的部门同事会全部留在公司加班,准备冲一冲业绩。那场面会让你回想到,读书的时候,老师没说下课就没人敢走出教室的情景。
当像我这种到点下班就走的人,路过这些加班加到麻木的部门走向公司大门时,他们偶尔会向我投来说不清道不明的眼神。走在一旁的我,明明走的理所当然,却仿佛是个异类,仿佛像个小偷,偷的是还是公司的钱。
有时候和同事吃饭,她很夸张的和我提出来,昨晚加班加到几点几点,晚饭都没吃呢!可怜兮兮的表达方式,言语神态中却是遮不住的飞扬。末了指点我,你这样不行,至少要做个样子!哪怕你在公司刷刷微博逛逛淘宝也比直接下班回去的好。大家的都在加班,就你一个人回去像什么样子。
我起初还争辩一句,可我该做的事都做了。但她还在喋喋不休“这不是做没做完的问题。”我回复了一句,嗯好,我知道了,下次注意。
然后就再也不多说了。
因为我自己知道,我是个做事效率还算高的人。当想不出方案和创意的时候我会打开我平时做摘抄的本子找找灵感,而不是坐在位置上浪费时间的硬想;当接到一个任务的时候,我会先看这个任务的重要和紧急性,而不是一股脑的接到任务就要立刻完成;我不会把重要的难题一推再推,只是因为不想花心思去解决;更不会上班逛淘宝刷网页浪费了时间,导致自己的工作没法交代必须加班。
我有自己的时间规划和安排,我心里有数。
除去那些无法避免和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剩下的其他,比如其他人的喜怒哀乐,比如其他人的工作进程,比如这个行业的进与退,统统与我无关了。
我做完自己的事情就下班,我没有对不起任何人,也没有对不起公司。这是一个同事在向我好心的提建议,我也没必要撕破脸回复她,保持基本的礼貌就好。我没必要为了“看起来很努力”,让公司和其他同事都放心满意,所以我必须要浪费时间坐在自己位置上。这样没有必要,我也不想做这样的事情。
工作和生活的节奏,本来就应该靠自己把握。
记得大学时候每次收同学发来的作业邮件时,截至日期前,会把大家的邮件下载到一个文件夹,然后截图发群里,告诉大家谁交了谁没交。这个小任务看似简单但耗时耗力。而后来工作之后,在刚刚入职时,每个新人的每一天都要给部门主管写一篇日报,报告你今日的任务完成进度。基于大学收作业的经历,希望给主管节约一点时间,顺便显的自己比较认真。于是自己每天都抓紧时间写,想尽量早的给对方发过去。后来才发现,原来主管是统一第二天上班的时候才打开邮箱查收的。
当时的自己觉的很失望,一点小心思没有达成失望。
但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种管理时间的方法。 如果有一件工作上的事情放到第二天做也不会影响什么,那就没必要加班加点的一定要在今晚赶出来。“负责”只是你不懂时间安排的一种好听的说辞。再换一种说法,叫不懂的如何高效的工作。
我开始学着用成熟的职场人的态度去对待这一切。职场只是是生活的一部分,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工作做完,不给其他人造成麻烦;如何区分工作和生活,不把工作的情绪带到家庭中,不给在家里另一个人施加TA没必要承担的压力。这一切都在于自己的评估和把控。
这种感觉是很神奇的,因为我发现这种态度让我舒服很多,让我身边的人也舒服很多。我终于不用再麻木的点着鼠标,打发时间,只是为了,大家都在加班——说实话,我真的花了很久才说服自己推翻这个诡异的逻辑。
我记得小时候父母总是教育自己要聪明的读书,而不是死读书。这句话放大了看就是,努力的加班不如高效的工作,让领导高兴不如让领导满意。慢慢的学会聪明的成长,不辜负工作,更不辜负自己。
我要的,不是在职场上耍小心思,加班让领导开心,加班让自己显得努力,加班逃避自己的拖延和低效率。我需要的是,高效的完成工作,然后舒服的去生活。
我,理直气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