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我们聊到什么是儿童敏感期!
那么问题来了:儿童在敏感期的时候都会有哪些表现呢?敏感期是在特定的时间就一定会出现的吗?每个孩子的敏感期是一样的吗?敏感期如果没有发展的好,对孩子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
不要着急,在接下的几次分享中,我会慢慢帮助大家答疑解惑。
儿童的就是依靠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来发展自己的。所以接下来3天,我会给大家讲3个孩子在某个阶段的成长过程,我们透过这些纵向的故事,可以让我们对儿童敏感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故事1】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畅畅的男宝。
畅畅是一个冬天出生的宝宝。在他出生后四十几天,有一天他抬起手使劲往嘴边送,一次、两次、三次,都没成功,畅畅开始着急的“哼哼”着。
这种情况是孩子用手的敏感期来了,我们应该稍稍支持一下孩子,否则他会有挫败感。
妈妈帮他把手送到嘴里,他立刻就高兴的手舞足蹈起来,看起来很神奇!
100天的时候,畅畅开始频繁的吃手指,吃完大拇指再吃食指,有时甚至把整个拳头塞进嘴里。
到会用手抓东西的时候,到手的东西必然要送到嘴里进行“检验”。
畅畅口的敏感期延续了很久,家人、朋友,看到他这样都会忍不住制止,他就痛苦得又哭又喊。
然后畅畅开始咬,见什么咬什么,把玩具咬得“嘎嘎”响。
接着就是咀嚼、吞咽,再后来就开始吸饮料管,吃固体食物,还逐渐地学着发音。
有时我们会真担心。
比如他要尝瓜子皮、栗子皮,但又不敢阻止,怕影响他的学习过程,只能在旁边提心吊胆地看。
但每一次他都会原封不动吐出来。真令人惊讶。
解释:
婴儿用口认识自身之外的各种事物和世界,也用口唤醒自己的身体,包括手和脚。
连“软”与“硬”这样抽象一点的概念,幼儿也都用口来认识。
幼儿喜欢用口来分辨,打开每一个食品包,吃一口放下,再开另一包,再吃一口……
我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几盒不同的巧克力,几种不同口味的果冻,都被孩子们打开了,吃一口这个,再吃一口那个。而成人的想法是:“吃完这一个,再吃那一个。”
成人仅仅把它理解为吃,按计划地吃,并关注节约。这是一个社会系统的价值观念。
孩子吃的目的是认识味道,了解外在,建构自我,这是一个生命系统的价值观。
当成人强制性地要求儿童节约时,儿童的生命的建构和内心的需求就会受损和不断地挣扎。
儿童的口的敏感期能持续到6岁以后。0~2岁是儿童高度把注意力放在开发和使用上。
再大一些,满足口的需求是一种心理的需求,常常表现在先玩,玩够了再吃。
随着其他敏感期的到来,通过口认识世界的方式就悄悄地退居二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