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小别胜新婚。”我不知道该从哪个方面去理解这句话,因为貌似与我相差无几的人群中多数人是未婚,当然,或许这句话的问世只是比喻义,并不存在只适用于已婚夫妇这一说,使用范围应该很广吧。
现在尚且抛开首句不说,标题好像已经暴露出本人持的是另外一种观点了。一句“好久不见”之后便没下文的现象可能就是论证我这个观点的最有力的论据。大家都知道,时间能改变很多东西,那么——我们也应该明白,时间能让我们失去很多东西,尤其是那种久别过后不再联系最为可怕。可怕到有一天我们想起某个桥段,却无法找回那些完整的记忆碎片,因为我们早已把它们丢失在昔日的时光里——一去不返。
有时候,一个人的时候,会觉得很自在,因为没有什么束缚。但有时候,又会突然变得很无聊,甚至是没有理由地烦躁。我一直以为只有我有这种感受,但是后知后觉,与我同感的大有人在,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不是一种病态,应该算是一种生活常态而已。
亦然,我们很难去认清一些事物,也很难去适应一些事物,人类不过是一种有趋利避害倾向的群体罢了,又或者说是一种独有同时又很奇怪的矛盾体吧。身边最常见的现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如今,为什么我们很多人都离不开手机,是因为里面有什么吸引我们的事物吗?我不能洞察每个人的想法,但从自身的心理来分析:自己不过是拿出手机,看看朋友的空间动态、朋友圈有没有什么看点,或者是自己心血来潮想发表一下感慨,又或者是做题、看新闻,逛淘宝之类的……可能只用视觉解决的就这些,但要深入,涉及其他与外界有联系的,可能就是与大众共有的“疏密关系”的问题吧。
如果我们自己真的想要整合一下自己手机里的“躺尸”就会发现:从我们开始有手机的那一天起,我们手机里的联系人、QQ好友、圈友一天天变得多了起来,但是有时候我们想要想外界输出话语时,手指却只能停留在屏幕的确认键,然后再无奈地缩回,因为我们不记得已经多久没与这些人真正交流过了,情谊好像只能靠不常有的点赞来维持,然后又是手指一触屏幕回复,以示我们已经接受到对方的“屏幕问候”。
写到这里,现在顺理成章地就会想到庄心妍歌词里唱的:“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事,看着看着就淡了。有多无人能懂的不快乐,就有多少无能为力的不舍。”的确如此,别离之后可能是不再见,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是为了下一个更好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