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成为我们的……你可以下回再来一次,把你的……带来,录入我们的系统。”
在谈话临近结束,听到W的这句话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有些懵的,因为我确定之前在他谈论自己的这个项目时,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兴趣来。
那么很明显,他今天愿意和我聊,目的之一就是把我拉入他的新项目。但是目前为止,我对此的了解程度只能说比“一无所知”多了一点点,于是,在他提出这点后,我又详详细细地问了“合作形式”,然后发现,那是一个我完全不了解且在来这里见他之前,从来没想过要加入的一种工作形式。
那到底要不要加入呢?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
发现自己在踏出“舒适圈”之后,碰触到了更多的未知领域。这“未知“要涉足吗?
回来后问了自己几个问题:加入后,我可以得到的好处有哪些?可能会赚钱,能和W这边有更多紧密的合作,也许能接触到更广袤的人脉,为本职事业拓展更多的合作渠道。
那可能带来的弊端会有哪些?增加工作时间,可能会遇上一些我现在想不到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现在是想不清楚的。
有个50岁还在进行二次创业的前辈说,不要为还没有发生的事担忧,多考虑事情的积极面,比如想着,如果这件事,我做成了会得到什么。想着想着,就真成了。因为我们总是会把自己送进一个“我们相信”的世界里。
当我们想着“困难”,想着“可能不成功”的时候,脑海里就都是阻碍和做不了的事;但如果我们想着“一定可以成功”,脑海里就一定都会去想可以使自己成功的方法,试着试着就通了。
这就是自我实现语言。
我们活着的状态就是我们内心想法的投射。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失败的人总是遭遇失败,而成功的人会越来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