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拜访了某餐饮的人力资源部副总监欧小姐(35-45的年纪),由她牵头跟金蝶的 S-HR 谈成了合作,通过云之家这个平台去使用 S-HR 的相关服务。从她的访谈中,获得了一些信息,想要记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用户真的是懒到你想不到』
就像在家的时候从来不吃没剥好的橘子、不吃没洗的苹果一样,即使功能就放在那里,用户也不会主动去研究,即使新功能介绍就在这里,用户也不会去看。这个时候,“标题党”、冲击性图片、强迫性操作的存在就显得很必要了。
『不要为了不一样而不一样』
"他们用微信都用习惯了,其他软件都不想学"
想要不一样,应该是从产品的角度出发,去寻找产品本身的差异化,而不仅仅是交互。
作为一个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的功能性 APP , 对于一些行业内软件已经培养好的操作习惯,没必要为了 “想要做的不一样” 就去改变,有的时候反而适得其反。
『【自身】的 “相关性” 更能吸引用户』
在工作场景上,与用户更相关的标题更能吸引客户。与公司相关的 “餐饮行业适用的汇报模板” 、 “互联网公司的考勤升级” ,并不能引起用户的兴趣。
而 “HR必看的10条法则” 、 “CIO的信息处理秘密” 、 “设计师提高效率的10大工具” 等与用户所在职位相关的更能引起用户的兴趣。
用户更关注的是【自身】,除了自身以外的东西,I don't care 。
另外与之相关的一点是,「一个职位很难理解另一个职位的工作」,对于那些困难就更别提 “感同身受” 了。
就像这次访问中,当我们提到,“每个餐厅的组长对于每天的营业额是有关注的,那我们提供移动端的报表是不是对于他们的工作就能更有帮助了呢?” 被访者却认为,餐厅的组长对于这个功能是完全不在意的,一个 HR 很多时候是不能够理解一线的管理者的。
『有时候反常理的产品设计是 “超高壁垒” 一般的存在』
采访者及其同事,对于免费电话这个功能特别感兴趣,但是说之前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拨打成功就放弃了。了解之后发现,他们完全不能理解“回拨”这个概念。云之家回拨的电话全部被挂断了,并且当场解释了两三遍采访者及其同事才理解了这件事。
『先给了甜头,才会有谈合作的可能』
在跟用户介绍并展示云之家的功能的时候,用户很多时候都是兴致缺缺的。并且可以感受到用户的防备心理比较强,认为我们是在「推销」,而不是在「介绍」。
但是当提到免费电话这个应用的时候,用户眼睛都发亮了,并且引起了周边同事的关注,几分钟过后,通过微信的传播,其他楼层的同事也知道了这个功能。
在参访中也发现了,对于用户目前顺利使用的功能,如果只是告诉用户“能够提高效率”、“能够减少操作”,对于用户的吸引力太小。这样的切入点太浅,根本不足以打动用户。
被访者:对嘛,先给点甜头嘛,这样(有了免费电话这个点)我也比较好往下推。如果我们双方之间建立了信任,其他功能也就更好推了。
『猪队友太可怕』
被访者公司是购买的 S-HR 的服务,用云之家承载 S-HR 交给用户去使用。
但是在用户的概念里,已经没有了 S-HR 的概念,认为 S-HR 只是云之家的一部分,所有的东西都属于云之家。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用户在使用 S-HR 时,频繁遇到服务器宕机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全部归咎于云之家。
在选取合作伙伴的时候,应该是有一个准入条件的,像这样连稳定服务能力都没有的合作方带来的是平拍形象的损失,是在折损用户对于云之家的信任。
『 BD 的重要性』
一个60分的产品和一个80分的产品,对于那些对产品不敏感的人来说,差距真的不大。他们更在乎的是产品的效率,能否顺利完成操作。他们也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也没有很多的耐心和时间。「放弃使用」对于他们来说是最直接的选择。
要抓住这样的单,只能够靠 BD 人员去地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