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庆在民国,人送外号王拉,或者马桶将军。因为此公有几分便秘的毛病,跟马桶亲。办公室常年备马桶,就喜欢坐在马桶上办公。反正那个时候来往的人里,也没有什么女眷。外出公干,一个漆金的马桶,是必须带的,一顶大轿坐他,另一顶抬着马桶。
不过,王怀庆不是个恶人。相反,待人接物,脾气蛮好。徐世昌做大总统后,由于王怀庆曾经在徐世昌东三省总督任上,做过徐世昌的中军,感觉不错,所以,把他调来做北京的步兵统领。这个步兵统领,是清朝的遗留,当年又称九门提督,是要由亲王做的。因为北京达官贵胄太多,一个顺天府尹管不了,于是另设一个带兵的衙门来震慑一下。但是,民国了,清朝的王公贵胄没了,达官却依旧很多,王怀庆做这个官,谁也得罪不起,送往迎来,伺候贵人,伺候得圆通八面。五四运动后半截儿他在步兵统领任上,对闹事的学生一直都客客气气。所以,皖系在台上,他做步兵统领,直系和奉系联合当家,他还是做这个官。到了直系一统天下,步兵统领改京师卫戍司令了,司令还是他。后人都说,他是直系将领,其实,他跟哪个派别的人关系都不错,能放一马,肯定放一马。
王怀庆做这个步兵统领,跟他的前任李长泰不同,他还兼着陆军第十三师的师长——无论他军衔升到多高,贵为陆军上将,这个师长他也不放。手里有了这个师,他的步兵统领或者叫卫戍司令,才做得踏实。步兵统领衙门,的确有一帮老爷兵,但这些老爷兵什么事儿都不顶。
其实,陆军第十三师也不顶什么。王怀庆是淮军的兵,聂士成的部下,带兵还是淮军那一套。只能用老粗,不肯用军官学生。不打不骂不升官,本是李鸿章的作风。李鸿章待他那些老粗部下,非打即骂,能打打骂骂的,才显得亲切。经常被训得像个孙子似的,一般来说,升迁都快。但是,王怀庆用这一套特别生硬,但凡看上了谁,要升他的官了,就故意找碴儿打骂一顿,如果对方帖然接受,第二天升职的命令就下来了。这种干法,部下早就熟悉了。所以,但凡哪个无缘无故挨打挨骂,都会服服帖帖,诺诺连声。出门,同事就会让他请客,因为明天人家就升官了。这样的军队,没有训练,现代化程度也低。都20世纪20年代了,别的军队,都讲究步炮配合,拉散兵线了,他们十三师,还是扛着大旗往上冲,被打下来,就一哄而散。
第二次直奉战争,吴佩孚用冯玉祥做第三路军司令,是用错人了,但用王怀庆做第二路军司令,也同样错。王怀庆碰到的是奉系的偏师张宗昌的部队。张宗昌自己的部队倒不怎么样,但是,他有一个几万人的白俄军团,可不是白给的。军事素养,比当年的北洋军可是强多了。所以,王怀庆加上毅军,被打得一败涂地。逼得没办法了,带着残兵躲到围场,给张作霖捎信,还说十三师可以让你接收,能不能保留他的京师卫戍司令。都到这个份上了,他对这个卫戍司令,还是这样的眷恋。显然,做这个京师的官儿,油水是太大了。
由于当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的时候,王怀庆对一败涂地的奉军多有照顾,所以,张作霖倒是乐意满足他的要求。可惜,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占领北京的是冯玉祥。冯玉祥可不买他这个账。虽然,前脚儿俩人同在北京直系帐下为官,倒也相敬如宾,但是,冯玉祥跟这个马桶将军,有笔旧账。
那是辛亥年,北洋第二十镇的若干小营长王金铭、施从云和冯玉祥,受革命思想影响,发动兵变。而二十镇的驻地滦州,就在王怀庆所部的边上。王怀庆奉命前去招抚,结果被王金铭他们扣押。他们要王怀庆跟着一起干。王怀庆假装同意,趁他们不备,抢了一匹马,逃了出来。结果,兵变遭到镇压,王金铭和施从云被处死,而冯玉祥因陆建章的缘故,得以免死被关了起来。按冯玉祥的说法,王怀庆欠着他战友的血债呢。
当然,冯玉祥在倒戈之后,忙于扩张势力,倒是没有急于跟王怀庆算这笔账。可是,王怀庆自打部队丢了之后,也没戏唱了。在北京的产业,基本上也都跟着丢了,在天津租界,坐吃山空,到了晚年,相当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