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家长问我,为什么买了一堆书,孩子就不爱看?到底应该怎么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其实答案很明显,就是因为买的书选错了。(魏老师家庭教育:weilaoshilaile)
我们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词汇量,根据他的学习特点去选书,选对书,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你不能乱买一通,对不对?
阅读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是密不可分的,大家一定要注意。
第一个阶段:图片期(魏老师家庭教育:weilaoshilaile)
4到6岁是孩子们的图片期。
这个阶段叫作阅读的图片期,就是孩子们“具象思维”开始发展了,孩子们拿到书以后,他会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画面,还会观察一些细节,说明他已经进入图片期了。
进入图片期的孩子,家长要陪孩子去建立他与书本的联系。
比方说,你指着一个东西问孩子:“这是什么?”这是小鸡,这个是小狗,让孩子说出动物之类的名称。
引导孩子进一步表述事务细节,比如说刚才这只小鸡,让孩子去形容这只小鸡是什么颜色?小鸡是怎么叫的?小鸡是怎么走的?家长可以问一问,和孩子共同交流。
第二个阶段:故事期(魏老师家庭教育:weilaoshilaile)
6到8岁是阅读的故事期。故事期的孩子,他开始注重前因后果。
我们这个时候,给孩子们去买一些“寓言故事”或者“神话故事”是非常适合的。
比如,《安徒生童话》,《三毛流浪记》,《神笔马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咱们的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等等,这些都是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孩子可以看的,这时候咱们家长可以配合着,去做一件事情。什么事情呢?就是孩子们读完书之后,家长要引导孩子,回想一下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还可以延伸讨论,这个故事里最喜欢哪个主人公,为什么喜欢他?引导孩子去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这对于孩子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三个阶段:文字期(魏老师家庭教育:weilaoshilaile)
如果说你的孩子是8岁以上,这个阶段我们把它叫作文字期,他的抽象思维就已经开始发展了。
这个时候,我们要通过文字去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从文字当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去想象书中的人物、场景、对话等等。
你不要上来就红楼梦、西游记,那样孩子们肯定是不喜欢的,一定要有过渡,选对书非常重要。
有些家长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孩子拿到书以后,第一天很兴奋,很愿意去看,结果第二天、第三天,书就扔在一边了。孩子坚持不下去,没有热情。
我想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孩子不愿意看书?
其实很简单,就是:咱们孩子经常看书,他都没有得到反馈。
什么意思呢?书里面的一些知识,一些方法,孩子学到了,但是用不上。
他看书看着没有任何反馈,久而久之,他就没有热情了。
所以说在这里,咱们要去激发孩子阅读的“成就感”,让孩子去做自己的“小老师”。
“小老师”是什么意思?就是让孩子“转变身份”做老师。
孩子们在学校永远都是学生这个角色,但是回到家里面,可以让孩子转变身份,变成家长的老师,家长来当学生,孩子给你讲书中的一些情节,让孩子去给你讲故事,对吧?
让孩子体会到这种“输出”的快乐。
比如,你可以对孩子说:“妈妈也很想看这本书,但是妈妈确实没有时间,你能不能给妈妈讲一讲里面的故事呀,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
你去问孩子,孩子肯定很愿意跟你分享。
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有一个输出的过程。
首先,他对这个知识会印象更深刻;
另外,也可以起到培养孩子表达能力的作用。
所以,“小老师”这个方法值得大家去学一学,咱们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我建议各位家长,不要去给孩子们去布置读后感,也不要布置什么背诵的任务,咱们就让孩子学会泛读,足够了。
让孩子学会泛读,喜欢看书就行,像写读后感这些事情,你就不要去增加孩子负担了。
咱们想让孩子坚持去做一件事情,就是这个事情会给他带来虚荣心,会给他带来成就感,他才会坚持去做。
其实不光孩子,我们成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就是人性。(魏老师家庭教育:weilaoshila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