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正面管教日记
习惯和兴趣谁重要?
当然都重要!
这还用问么!
没有习惯,再高大上的兴趣也无法落地,没有兴趣,再好的习惯也索然无味。
但是,如果一定要一分高下。选择其中一个更重要呢?你会选择哪一个?
我会选择兴趣。
所谓兴趣,是一个人愿意去了解和学习某样事物的原动力,就是我们所谓的内在驱动力,它来自于一个人的内在需求。
就是说,他自己想。
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
试着想一想,如果一个孩子好好学习的动力来自于他自己的兴趣,会有怎么样的体验?
他打开书学习就浑身有劲儿。
开始写作业就内心喜悦。
考出好成绩就想要立刻学习更多的知识。
得到赞许就觉得这些学习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为自己带来了足够的价值感和满足感。
这样的孩子,岂不是要逆天?
肯定有家长要跟我说了:哪有这样的孩子?学习再好的孩子,也有可能遇到瓶颈,也有可能考不好试感觉到挫败。
当然,我承认。
我说的这种把学习当作终极兴趣的人毕竟不多,但绝对不是没有。
一般,这样的天才,都只对学习某样事物特别感兴趣。他的兴趣只是学习某一个点而已。
比如数学天才陈景润。
比如物理奇才爱因斯坦。
他们在生活里表现出来的邋遢和不自理,也是我们普通人无法接受的。
换句话说,我们的孩子不是这样的天才,也不会有这样天才的学习能力。 更多的可能性是:每一个孩子都会对某一样,或者某几样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要去更多的了解和探索。 但是,随着探索的深入,他可能也会畏惧于背后的艰辛和困难,也想要退缩,不再有先前门外汉时那份浓重的兴趣。
如果这份兴趣无关家长的疼痒,放弃与否就没有那么重要。 如果这份兴趣,恰好掐住了父母的命门,或是和学习太过息息相关,我们就不不愿意主张孩子放弃了。
我们强调着习惯的重要性,强调着无所谓兴趣,坚持最重要。
坚持肯定重要。 我绝对举双手赞成。 没有一位大师不是坚持梦想,才有了辉煌。
比如马云。
只是,我这里强调的是那份无法替代的内在驱动力。
坚持和习惯,是需要外在驱动的。比如父母的执着和强迫,比如学校的奖惩措施。
但是,不要忘了,任何一种外在驱动力,都来自于“别人”的需求,而非自己的。
你不愿意游泳,你妈把你扔下水,你感受会好吗?
咱不讨论你学会游泳,长大成人之后,你有多感激你妈。
我就问你,那一刻,你感受会好吗?
当然不会 。
当强迫超出了个人心里的承受范围,内在驱动力就会消失。即使外在驱动力再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 当然,每个人的个人心理承受能力是不同的。 所以,有的人他妈把孩子扔下水,孩子成了世界冠军。
而你没有。
你要用试错的心态去逼迫孩子找到找自己的天赋吗? 用外在驱动力促使它学习一切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在这中间发现他的兴趣点,万一发现了天赋呢!是吗?
那我觉得,还不如用试错的心态去鼓励孩子放弃。
放弃你接受范围内最大可能性的,不感兴趣的内容,最终他还愿意去坚持的,可能,才更有可能变成真正富有内驱力的坚持。
现在的课外辅导班,太多了,鱼龙混杂。你根本不可能用自己有限的专业知识去判定孩子更适合那一种课程。因为销售顾问总会告诉你:孩子合适。
合适不合适,只有时间能给你答案。
那不如不要用课程束缚孩子的想象力。用简单的金钱衡量好了。
你愿意为孩子付出多少的教育基金?即使这份教育基金最终只是增长了孩子的见识,你也觉得合情合理? 圈定这样一份你可以接受的教育基金,给孩子定向在课外兴趣班这个消费内容中,给孩子自由支配的空间。 这样,有没有可能,更容易找出你所不敢想象的天赋?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教育资源多元化的时代,是他们的幸福。
我们应该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能力,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不用世俗的眼光评判这些兴趣的好坏,更多的去鼓励孩子积极获得知识的行动力。是不是,比一味的要求孩子学习我们认为“有用”的知识和能力更合适呢?
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价值观。
像上文中提到的这位妈妈为孩子选择的课外班,钢琴、舞蹈和跆拳道,在这三个兴趣中,其实前两个兴趣可能更多的是妈妈的,跆拳道才是孩子的。孩子和爸爸显然结成了某种对抗妈妈的同盟,虽然这位妈妈也没少跟我抱怨她老公的不是,但就凭这一点,我也要为这位爸爸点个赞,这份支持相信给了孩子不小的力量。
可能,孩子想学跆拳道都不是一天两天了呢! 我们无法比较跆拳道和弹钢琴哪个需要付出的更多,它们都需要孩子付出智力和体力。但是孩子愿意选择跆拳道,那么这就是她的兴趣,不管,这个兴趣和成人的想法有多么的不同,这个兴趣来源于孩子内在的一份什么需求,或者站在实用性的角度去看,有多么的不靠谱。我都觉得值得保护这份兴趣,
因为所有的热爱,都来自于那份内在的驱动力。无论你怎么阻挠,孩子都还想要去坚持的兴趣,那份坚持绝对是值得赞扬和保护,而非打击的。
套用一句心灵鸡汤:叫醒你的永远不是闹钟,而是梦想。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