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想起来写写元认知了?
在早期的文章中已经多次提到过阳志平其人,今天再次翻阅他写的「工作谈第一季高阶思维」时候,关于元认知部分颇有感触,所以拿出来梳理梳理。
这句话写得很好
人们经常思考,我思考人们怎么思考;科学家制造概念,我探讨概念之间的联结;智者创造智慧,我思考智慧背后的智慧。——阳志平
2
第一次对元认知这个概念又深刻印象是什么时候?
最开始是在李笑来的得到专栏,有一周专门讲元认知能力
他是这样定义的,元认知能力:
对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认知和理解
阳志平在「工作谈」中对「元认知」没有自己的定义,而是引用了元认知理论提出者Flavell提出给的定义,元认知:
- 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者认知活动
- 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
很明显,李笑来给出的定义更加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基本上看完之后就明白什么是元认知能力了,虽然二者表达的基本上是同一个意思。
后来阳志平在「工作谈」中又说到了这样一段话,我觉得写得很好:
关于思维的思维、关于学习的学习、关于认知的认知,为什么如此重要?因为,你对它的学习更容易迁移到具体领域的知识上。如果我们将一生的学习看作一场旅程,那么,元认知就是高铁。具体的领域知识则是你的人生旅程经历的一站又一站。
这段话也侧面反映了思维的思维、学习的学习、认知的认知就是阳志平理解的「元认知」
3
关于「元认知」有什么新的理解和体会?
阳志平的理解和分类
- 元认知知识:认知那些影响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的因素,如知道人与人学习方式的差异,知道刻意练习,知道如何选择更合适的学习材料等;
- 元认知技能:主要包括计划、监测与调整等技能,如制定写作计划,发现写作计划执行不利,采取补救措施等;
- 元认知体验:察觉和了解你的认知活动,更多侧重学习、认知过程中的情绪体验
李笑来讲元认知主要就是讲的元认知能力,而阳志平却将「元认知」拆分成:元认知知识、元认知技能、元认知体验
我的理解是两人讲的没有本质区别,元认知能力足够强的人,是有足够的元认知知识的,知道那些因素会影响人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元认知技能和元认知体验是拥有元认知能力之后的自然结果。
4
怎样提高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李笑来在专栏里是这样说的,通过刻意练习可以提高元认知能力,主要方法有三种:
- 坐享:可以认为是打坐、冥想,具体就不展开了
- 兴趣:自己主动的全神贯注的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弹吉他
- 反思:比如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写作就属于第三种,通过反思来提高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而阳志平在「工作谈」主要关于提高元认知主要谈了这些(他在文章中虽然没有明说,我理解下来是这些内容):
首先,得认知道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然后,用下面三种方法开展元认知学习:
- 主题学习:在学习做什么上,用模式说话,一堆书大于一本书;一手信息大于二手信息;经典大于碎片;承载信息的人大于信息
- 深度学习:在学习如何做上,用深度说话,偏见大于平庸
- 行动学习:在学习期盼什么上,用作品说话,输出大于输入;用行动说话,实践大于围观
无论在学习的那个阶段,都应该采取行动学习,坚持输出大于输入
别看上面简短的几句话,实则包含很多复杂的概念,甚至上面的每一句话都可以写成一篇文章,这里就不深入展开了
其实,刻意练习我们就可以在某种意义上将它看成是持续学习,通过主题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水平才是主流和顶尖,通过深度学习,我们有了深度,可以说是迈入了顶尖的行列,而行动学习是贯穿于始终的。
同样是讲元认知,李笑来将一些道理讲的很清楚,浅显易懂,不过有时候会显得过于宽泛;阳志平将这些定义进行了一些扩展,新增了很多高大上的概念,写得更加有文采,也提出了不少实际具体的方法,不过对于读者来说不太容易弄懂。
我发现自己还是更喜欢李笑来的写作、讲话方式,不太在意文采和修辞,却简单易懂,一次把一个点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