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一章的时候,我可能就大体知道为什么书中的内容这么好,但是好像提起来真正好好看过这本书的人好像不是很多。因为这本书翻译的真是很简洁,一个字的内含就很多。像第五个习惯,知彼解己;还有这个习惯,统合综效。真是需要多读几遍,好好理解。这个时候也就凸显出来外语水平好的优势,如果外语水平好一些,就可以直接阅读原文,可能体会的精髓和含义会更加精确。之前有人就说过为什么要学外语,就是因为很多著作和先进的研究基本上都是英文原版的,所以要学号英文,不止自己能阅读理解,还可以翻译过来让国人受益。
刚开始看这个习惯的时候也就是打眼看过去,感觉好像每个字都认识,结合到一起这是个什么意思呢?哈哈,自己感受了一下,可能是要综合思考,统一结合的意思。但是认真翻了两遍又发现自己犯错误了,理解的太粗浅片面了些。统合综效的意思,就是所有的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但是各个部分如果都能发挥出他自身的能力和影响圈的话,那么最后很有可能会得到1+1>3的情况。统合综效就是整体大于部分只和,也就是说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组成部分,而是最具激发,分配,整合和激励作用的部分。
那么如何做到统合综效呢?1,敞开胸怀,博采众意。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个主意,我有一个主意,我们交换一下,就有两个不同的主意。所谓统合综效的沟通就是要敞开胸怀,接纳一切奇怪的想法,同时贡献自己的见地。之前有数据表明,什么样的课堂更让人欢迎,不是什么高科技高技术,更多的是集体讨论和辩论赛,就是因为那种参与感。为什么《奇葩说》的观众那么多,其实就是一群人在上面辩论,但是身为观众,我们也参与其中,思想的碰撞让我们脱胎换骨,看到更多的可能,开阔的视野。记得之前有一个辩题是举办婚礼有这个必要吗?这个辩题挺有趣的,身为女生可能就会多关注这种话题咯,而且一直认为有必要啊。毕竟从小就看着漂亮的新娘,车队气球,家人们欢聚一堂还有好酒好菜,小时候还有红包拿,长大了也一直听着女人这辈子结婚当天是最漂亮的话。但是当时反方说了一下,他有个有趣的比喻,说婚礼就是一场大型的曲苑杂坛,!哈哈,这个说法太新颖有趣了。后面说的也有理有据,结个婚要巴不得昭告天下,车队巡城,结果还是租的,到了现场还要这个仪式哪个仪式。他说结婚就是希望让对方感受自己的爱意,在天空草原星星的照射下说我爱你和当着三叔二大爷的面说我爱你,到底哪一个更真诚。这个事情确实还是很让人深思的,现在的婚礼大多都是一种彰显和比较。宴席多少钱一桌,摆了多少桌,彩礼给了多少等等的都沦为了谈资。还有一期,记得是说,你在外面受苦了,过的不好,要不要跟父母说。基本上第一想法就是不说,中国人天生就是含蓄。从小父母不说他们爱我,但是我们从一粥一饭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爱意。长大了,我们不说爱父母,但是从报喜不报忧,从能回家和父母撒撒娇也能看出我们对父母的依赖。但是当时哪个反方的辩论说的,你不说父母就不知道了吗?他们会更加担心你。因为未知的恐惧更恐惧,他们知道你说的肯定是假话,但是他们不知道到底有多不好,他们也不好意思问,因为问了你也不会说。他们只会更加的着急,更加的惦记。
所以统合综效的倾听,集思广益,自己的思路也开阔。而且让各个个体参与感更多,影响圈更大。结合到一起的效果绝对是众志成城。看到这个习惯,公众领域的成功需要的三个习惯也看完了。
个人领域的成功需要的是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是第一。这三个习惯主要是针对我们作为个体,处理自己的工作生活要如何做事。
公众领域的成功需要的三个习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这三个习惯主要针对的是我们在社会中,在工作中,在小组中,在家庭中,在一切于他人一起的活动中如何思考如何做事。从最开始双赢思维,到后面的更进一步,理解他人,并让他人理解自己。再到发挥个人作为个体的影响圈然后在整体中达到1+1>3的过程。
这本书值得我们多读几遍,并坚持做练习。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