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过郑重的强调背后是一种不信任,学习如何使自己更好(比如读书、健身),本来就是人的正常需求,就像马斯洛需求理论一样,是人自然生发的规律,无需强调它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按规律来,只需要知道要学习如何学习就可以了。让我想起了彭彭在《小幼初入园之五衡之术》加课里提到的,彭彭没有郑重的向孩子展示幼儿园的不同和须知,而是随风潜入夜一样,让孩子在没有进幼儿园之前开始熟悉即将进入的环境、比如歌曲、滑梯、生活习惯。
这给我的启示是对每个人都有一种底气:每个人都有正向学习的愿望,包括那些看似对正向学习不感兴趣、玩世不恭的青少年,只是在学习的路上他们可能走弯了路,没有学习到如何让自己学的开心的方法,而这一点正是作为青少年心智提升导师的我,可以去做的事,重燃学习的热情要比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难度要大,但我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够像行云流水一样,随风潜入夜地开启孩子的心门,对广义的学习(而非单指学校教育)进行引导,在自己的多次尝试和体验中得到自主学习的成功回报。
根据米勒老师对三种读者的分类,我也对自己面临的学员分三种:1、发展型学员:有学习**的意愿、肯投入的——提供与其心智水平一致的活动,能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就感,哪怕是从低龄水平的开始体验进阶。( 另记:推荐儿童漫画书《丁丁历险记》《小老鼠西比琳》《天才发明家》从小埋下有趣的种子,省下后期很多补习班费用哩! ) 2、休眠型学员:明知道学习**好,但对自己来说学习**是件不要紧/不值得投入精力的事。比如认为学习和自由(玩)是对立——不去涉及到功利的考验,证明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提供自主选择的环境,细心耐心研究祂喜好背后隐藏的需求和兴趣,找到契合点,唤醒学习热情。3、地下型学员:有学习**天分,专情与自己的那部分学习,(就像认为正业不行,指望辞职或业余事业就能做好一样)但认为这里的学习和自己的学习是两码事。——尝试不同体验,打破程序安排、未必有明确目标,只要能够引发快乐体验就行,在愉悦体验中,得出学习所朝向的方向、所锻炼的能力是一致的。
针对学而思部分: 在机场书店我会拿出一些有图可以欣赏的旅行杂志或时尚潮流类、家装类的杂志。为什么我会看这些呢?担心太长文字的看不完,反倒留下遗憾,图画传达信息效率高、比较轻松、被人打扰中断也没有关系、平时家里很少买、补充一些时下见闻、看看美的东西心情舒畅。如果下次,你如何能够将这些时间所看到的书也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呢?带着问题,比如“下半年计划去哪里旅行?”“有一件衣服不知道怎么搭配,想买身通勤装,在书里找找灵感。”“家里的布置哪里还可以小动一下就可以感觉不同?如何给教师设置场域环境呢?”哈哈 高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