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过年就是穿新衣、放鞭炮、舞龙舞狮、拜年领红包和享受佳肴的美好记忆。那个时候,妈妈整天忙碌在厨房,那是美味滋生的地方,是年味儿最浓的积蓄生长。
今年,婆婆在湖北老家和小姑子过年,我们一家四口和公公在深圳没有回去,第一次一家人没有团年。今天是大年三十,春节的气氛在电视台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越发浓郁,我们家也开始辞旧迎新过大年了。
吃完早饭,孩子们协助程先生贴对联和“福”字,我顺便也给大宝普及了一些对联的相关知识和贴对联的注意事项——按照横批的左右方向来确定对联的上下联位置。小宝也乘机多认识了几个生字,并且还知道了“福”字倒着贴的缘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汉字魅力无穷,在这传统的“新桃换旧符”中就有着深刻的体现,孩子们在传统节日中不知不觉就浸染了传统文化气息。
婆婆不在家,大年三十的团年饭理所当然地成了我的职责所在。中国人都喜欢吉利喜庆的双数,所以团年饭一般要做十道或者十二道菜。我们家团年饭必须有的菜式:鸡(鸡汤或者是一盘鸡肉,寓意吉祥如意)、鱼(这条鱼必须是一整条完整的,不能砍断或切碎,寓意是年年有余)、鸡爪(又称凤爪,俗称捞钱手,寓意来年挣更多的钱)、蛋(鸡鸭、鹌鹑蛋均可,又称元宝)、粉蒸肉(寓意蒸蒸日上)。其他的菜可根据家人口味自主搭配。所以,我家团年饭今年的菜单如下:炖土鸡汤、红烧鲤鱼、香辣凤爪、煮熟的鹌鹑蛋炒黑木耳、五香粉蒸肉、蒜苗炒腊肉、芹菜炒香干、手撕包菜、可乐鸡翅、白灼虾、青椒炒牛肉、瘦肉炒青豆(十二道菜,寓意一年康泰、富贵双全)。所有的食材已于昨日采购回来,今天,程先生打下手协助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所有的饭菜已经做好上桌了。
按照惯例,大家举杯欢庆后,公公给我们四个晚辈派发了大大的红包,我和程先生也回送了公公一个红包。大宝的红包今年自由支配,他只需做好账务的收支登记即可。小宝很乖巧地把红包转送给我代为保管,好吧,那我就继续再给他做几年“财务总管”。就这样,我们五口人开始大快朵颐,远处偶尔传来一两阵鞭炮声,渲染着淡淡的年味儿。
我的心此刻也飞越千山万水回到了故乡,此刻,家里人应该是端着供品到祖宗祠堂祭祀拜神,我们称之为“还年福”,晚上还要到过世的先辈的墓前点上蜡烛,称之为“送灯”,这些时刻都是可以燃放鞭炮的。从除夕夜到元宵节,整整半个月时间,随时随处似乎都可以听到鞭炮声,这就是家乡“年”的声音。过年从除夕到初二,三个晚上,元宵节从十五到十八、四个晚上,家家户户每个房间所有的灯都要亮一整个晚上,称之为“上灯”,也就是大人所说的“年三月四”,照亮先人回家团聚,这是家乡“年”的光影。我们在深圳过年也保留了这个习俗。
吃过团年饭,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走油”——油炸豆腐块、藕夹、肉圆子、鱼块、火腿肠等。以前我都是给妈妈打下手,嫁到婆家后每年都是公公婆婆做好,我等着吃就行,今年我自然就在厨房给公公打起了下手,程先生则带着孩子们在客厅玩耍。热热的油锅烧着了,豆腐块被放进油锅顿时噼里啪啦好不热闹,不多一会儿焦黄香脆的炸豆腐就做好了,公公将炸豆腐捞起沥干油、放在一旁的筛网再让它冷却,这样就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吃了。接下来,公公炸好了藕夹、肉圆子,都是外焦里嫩的食物,香酥可口,透着浓浓的年味儿。
大年三十,一天下来,我几乎都是在厨房围着“灶台”打转,感觉自己一身的葱蒜味儿和油烟味儿,就连眼镜镜片上也布满了油渍,但看着孩子们吃得开心,满脸笑颜,即便再累我也觉得十分值得,这时我才深有体会:家里的味道就是妈妈的味道。感谢妈妈和婆婆多年来每天的辛苦付出!
时间不早,我做好厨房和客厅卫生,就又要准备晚饭了。期待晚上的春节晚会和支付宝集五福的红包活动。年,近了,更近了。年味儿,浓了,更浓了!愿2018,平安喜乐,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