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留意到很多人在学习外语时遇到了困难,无论他们来自哪个国家在尝试学习哪门语言。当人们听我说中文时,通常会说:“哇,你的中文太棒了!你一定学了很久!”一旦他们听说我仅仅学了三年中文就通过了HSK 5(汉语水平考试5级),他们立即得出结论说我有学习语言的天赋,而忽略了其他的原因。
但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难道学习语言真的只靠天赋吗?
很多人不了解的是:语境学习。这是物质环境、情感和思想状态对我们所学知识召回能力的影响。当我们所在的学习环境和使用的学习方法更有意义时,我们召回所学知识的能力就越强。换言之,环境对于我们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因此,了解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应用来提高我们的优势。
例如,如果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背单词会很浪费一个人付出的努力和拥有的潜力。因为这种背单词的方法是没有意义的,也很快就会忘记。然而,很多人却在使用这种方法,这样,他们很快就开始相信他们没有能力/天赋来学习语言,从而放弃学习或学得很慢。
但还是让我们用“语境学习”来分析我学习外语的“天赋”吧。
小时候,由于我的父母上班时间很长,没有人在家照顾我,我就自己在家里看动画片。那时,我从来没有留意动画片里的语言,直到有一天我忽然意识到那是意大利语,并且我能听得懂。
当我再长大一些时,我开始看南美洲的肥皂剧和美国电影,一段时间后,我意识到同样的故事又发生了。结果,我16岁时,我已经能够完全听懂三门外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英语,可是我都没需要出国。一旦我开始在罗马尼亚的跨国公司工作,我发现这个环境是可以应用到我会说的三门语言的。
由于工作原因来到中国,但工作并不需要我会说中文,我就没有学习中文的打算。并且,我当时还很讨厌中文,仅仅是因为我听不懂。我甚至开始问自己中国人的大脑是不是与其他人不同,从而能说这样一门特殊的语言。(我说的是真的!)
进一步描述一下,我甚至听不到汉语词与词之间的停顿,它们的发音听起来好像都是连着的。有一次,一个同事尝试向我解释四种声调,我却觉得他一定是在取笑我,因为四种声调听起来都是一样的。我就是不懂!
然而,有着以前学习语言的经验,我问过自己:“要是……呢?”。要是我反复的听,会不会有一天我醒来后就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了?出于好奇想验证我的理论,我开始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时间来听中文(电影,广播,偷偷地听别人的对话等),这样持续了一年。到处有路牌以及上面的标志,城市就变成了我的教室,并且我开始在乘公交车和走路时学习汉字的书写。
我并没有太在意学习中文,直到我搬到英国去学习环境心理学硕士时,我第一次想正式的参加中文课,可是中文老师却和我道歉说她们没有适合我的更高级别的课程了。被这样一个答复打发后,我开始分析自己并观察别人来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了解语言学习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时,我意识到我其实是不情愿的重造了母语的习得过程。作为婴儿,我们被语言所包围,没有选择屏蔽的机会,因为我们那时甚至还不明白“我不懂!”是什么意思。我们首先通过听来了解这个世界。
然而,作为成年人,许多人认为如果他们听不懂,那么听就不重要了,因此,他们也同时选择了屏蔽自己不熟悉的知识。很多人的上课时间有限,并且忽略了课外学习的机会。他们把太多注意力放在了语言学习本身,而忘记了语言代表着什么: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交流工具。
用来做依据,我上中学时也强制性的花了六年时间学习德语。如果真的是“天赋”让我学会了这么多语言,那么为什么我的德语水平却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重点是,无论一个人在学习什么语言,习得过程都是一样的,所以并不是语言本身难学。学习语言的难点在于要接受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变化。好消息是通过了解语境学习,语言的学习会变得容易很多。
写本故事的目的并不是要排斥天赋的重要性,我只是在说我们需要理解语言学习背后的心理学以及如何创造合适环境来允许自己发现在自己的天赋。如果我们都不尝试一种乐器,又怎么知道我对乐器有没有天赋呢?如果我长期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害羞的人甚至不敢尝试唱歌,又怎么可能知道自己有动听的声音?对的,我已把音乐课加入我的事物清单中了。
总之重要的是现在就开始考虑心理学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因为除了去教室上课,语言学习还意味着:
1、愿意改变自己的心态
2、在教室以外创造学习语言的环境
3、走出舒适圈,通过回想以前的学习经历来理解我们的大脑是可以不断学习的,有很多事情是我们以前觉得自己做不到的,但是如果我们在语言环境中足够多,我们就能学会。
你也学过英语好多年,却还没有自信说吗?
你还是觉得学习外语很难吗?
你要了解怎么克服学习外语的心理障碍吗?
我希望我们有机会一起进行交流,喝个咖啡什么的,因此欢迎你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