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参加过各种会议,也一定在内心吐槽过:
“又要参加无聊的会议了”
“开会真是浪费时间”
“XX部门和XX部门一直在互相甩锅“
“这会开了和没开一样,问题也没解决”……
既然开会那么浪费时间?为什么我们还要开会呢?
其实不是开会浪费时间,而是我们的开会的方式错了。如果用对方法,我们的开会的效率一定会事半功倍。
每天开不完的会议
我们开会一定都是因为要解决某个问题,或者推动某件事情。
但是为什么会议总是会特别的冗长呢?
问题出在大家都不在“同一个频道”上,每一个与会人员都带着不同的目的。
比如公司要推动某个新的政策,每个部门的负责人一定会先站在自己部门的角度去想:这个新政策会对我们部门有什么影响。
因此,在会议的过程中大家不是聚焦在如何协同推动,而是更多的放在了本部门的利益上,难以达成共识。
亦或是,小组讨论某个方案,大家七嘴八舌都试图说服对方,甚至引起了争论,依然谁也说服不了谁。
其实,我们在争论时,未必一定有一方是对的,一方是错的,而是因为我们都只看到了事物的某一面,并且把这一面不断的扩大,并且坚信它是事实的全部。
这就跟成语“盲人摸象”一样,摸到象尾的说大象是一根绳子,摸到象腿的说大象是一根柱子,最后争论不休。
每个人都站在的视角,很难得出一个结果。
如果我们有一套方法,它能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观察,保证开会人员在同一个频道,讨论同一件事情。那么,我们就会减少很多无意义的讨论,开会的效率也会随之提升。
六顶思考帽法
爱德华·德博诺博士在《六顶思考帽》一书中提出了思考问题的6个方面,并将其比喻为“六顶思考帽”,这是一个神奇的工具。
为什么说它神奇?因为很多大公司都在用它,并且发生了神奇的效果。
德国西门子公司37万人学习了爱德华·德·波诺的思维课程后,产品开发时间减少了30%;
英国Channel 4 电视台说,通过接受培训,他们在两天内创造出新点子比过去六个月里想出的还要多;
摩根大通通过使用六顶思考帽, 将会议时间减少80%, 并改变了他们在欧洲的文化。
言归正传,我们马上来详解“六顶思考帽”这套思考方法。
六顶思考帽并非实体存在的帽子,而是一种比喻,分别代表6种不同的思考角度。
·蓝色思考帽代表统筹全局,组织思考过程;
·白色思考帽代表客观理性,只讨论客观数据;
·黄色思考帽思考积极方面;
·黑色思考帽思考消极方面;
·绿色思考帽代表不拘一格,创意激荡;
·红色思考帽代表主观感受,是一种情绪化、感受的表达。。
每戴上一顶帽子,我们就必须用该帽子所代表的角度去思考,并暂时放下其他成见。
这就像把摸象的盲人组织起来,先让他们摸一摸象鼻子,接着再摸象腿、身子、尾巴,最后组织大家统一结论,勾勒出大象的真实形象出来。
如何运用六顶思考帽
蓝色思考帽
蓝色思考帽总揽全局,就像一个乐队指挥,他要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思考,控制整个思考的过程。
在盲人摸象的例子里,必须有个人站出来,用蓝色思考帽的角度对思考进行梳理,比如这次争吵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每个人只看到大象的一个方面。
我们要得出什么样的结果?那就是让每个人摸到大象的全貌,最后勾勒出整只大象的形象。
具体来说,蓝色思考帽首先要控制思考,此时哪怕思考的主题确定了,也要规划好思考的程序,这就要求主持人能做好全局把控。
其次是控制与监督,当大家要把话题带偏的时候,戴蓝色思考帽的人,必须引导大家回到讨论的当下。
最后是概要和结论。戴蓝色思考帽的人必须随时总结讨论成果,并作出最后的结论。
白色思考帽
白色让人想到白纸,白纸是最中立客观的,不带任何偏见,我们可以在白纸上记录信息和数据。因此,白色思考帽的目的是放下成见,用中立的、客观的角度看待所有信息。
戴上白色思考帽的人要把自己变成一台电脑,收集事实和数据,要把它和主观观点区分开。所有根据经验、感觉、印象而来的观点和判断,都应该被排除掉。
黄色思考帽
黄色思考帽要求人们积极乐观,尽量思考一个建议可能带来的利益。这有利于人们获得远见,看到未来的好处。
通过黄色思考帽,一个不怎么样的建议很可能会被发现出很高的价值,甚至在本来看似糟糕的建议里也会发现让人惊喜的地方。
那么黄色思考帽是如何行使自己职责的呢?
戴黄色思考帽的人必须正面思考,专注于所有情况的积极一面,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强烈的追求成功的欲望。
其次,积极思考是有范围限定的,过分乐观会变成空想,但是如果过于现实,就失去了乐观思考的意义。因此,要做的是能够付诸行动。
接着,乐观要有彻底周到的支持,你不能只是表达感觉,而要能对自己的乐观做出解释。
除了讨论当下的好处,还可以通过多问几个“如果”,设想未来的可能性,你就能训练出一种发现机会的能力,而不是总想着眼前。
黑色思考帽
黑色,意味着谨慎小心,去发现哪些危险的、有害的方面。
在使用黑色思考帽时,要注意几个要点。
首先,你要有悲观的逻辑基础,不能只是“觉得”悲观。你必须列出理由,讲述为什么这套方法行不通。
其次,黑色思考帽容易引起争执,所以此时主持人要做好协调,不能让黑色思考帽的环节变成一场口水战。
注意不能滥用黑色思考帽,因为批评总比建设更容易,我们喜欢批评一道菜做得难吃,但很难说出要怎么做才会好吃。
这时候,主持人必须发挥作用,在需要用到黑色思考帽的环节,引导大家尽量发言,但限定时间,比如每人1分钟,在此期间,引导大家客观评论,不要争执。
绿色思考帽
绿色意味着充满生命力的绿叶和枝芽,在这个环节中,你可以提出各种可能性和假设。
此时,从旧观念里跳出来,思考更好的方法,发挥创造性思考。
要用发展而非判断的观点看问题。所谓判断,是逻辑上的评估;所谓发展的观点,就是设想各种可能性。
为了获得创意,你还可以试着逆向思考,甚至故意挑战一些“常识”。同时,你还要善于采用意见。
红色思考帽
在前5个帽子中,我们都要求每个人心平气和,客观地进行讨论,但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你不给他们一个情绪宣泄的通道,就难免在讨论时吹胡子瞪眼睛。
这时,我们就需要红色思考帽了。
红色是火焰和温暖的颜色,代表了奔放的情感,因此,红色思考帽是让人表达感觉、情绪和直觉的环节。
传统观念认为情绪不应该被带入到理性的讨论中,“觉得”可行或不可行更是一种没有根据的拍脑袋决定。
但事实上,人类的任何行为背后都带有某种情感和价值观,甚至你在用六顶思考帽画出一幅战略地图的时候,这幅地图的路线选择都会带着参会者的喜好。
也许有人说直觉是不可靠的,但事实上,很多企业家就是如此,他们的“市场嗅觉”会使他们产生下意识的判断力,而无需收集材料进行证明。
六顶思考帽的使用顺序
看到这,你可能会问,我知道了什么是六顶思考帽,但我还是不知道开会到底怎么用啊?是不是每次都要把所有的帽子戴一遍?顺序又是什么样的呢?
六顶思考帽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有多种组合,它不要求把六顶帽子都戴一遍,而只是需要我们在同一个时间戴上同一顶帽子,看同一个方向,考虑同一个问题。
在实际运用中,六顶思考帽也没有固定的使用顺序,要根据讨论的具体情况而定。
这里推荐大家常见的两种场景下的组合:
头脑风暴
如果会议需要大家头脑风暴,挖掘创意,我们可以搭配蓝+白+绿这三顶帽子。
第1步,由会议的主持人带上蓝帽,告诉大家此次会议的主题与目标。
第2步,参会人员一起带上白帽子,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数据和事实的阐述,确保所有人都掌握了同样的信息。
第3步,大家一起带上绿帽子,发散思维,大胆思考。
最后,蓝帽主持人总结大家的想法,形成初步的创意。
讨论问题或项目
很多时候我们开会是就某一个问题或项目进行讨论。这时候,就需要把所有的帽子都利用起来了。
第1步,依旧是会议主持人戴蓝帽登场,带着大家一起确立会议讨论的目标,要解决哪些问题或达到什么结果;
第2步,大家戴上白帽阐述自己的在该项目担任的角色和职责;(如果彼此已经了解可以跳过这一步)
第3步,我们需要戴上黄帽,一起来看看哪些方面的工作进展不错;
第4步,说了优点之后就要来看看缺点了,大家戴上黑帽,每个人用1分钟说出目前还有哪些缺陷,以及未来的挑战;
第5步,绿帽登场,提出克服缺陷以及改善问题的新方法;
第6步,每个人戴上红帽用一句话说明对目前项目进展的看法,以及对下一步工作的想法;
最后,主持人重新戴上蓝帽子,确认行动的负责人以及时间。
六顶思考帽的使用没有绝对的方法,它需要会议的主持人蓝帽在会议开始之前,根据会议的主旨和目标去做合适的匹配,设计出思考帽的使用顺序。
同时,想要真正用好六顶思考帽,戴蓝帽的人必须清楚了解每顶帽子的作用和功能,并且全程监督,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并在最后做出结论。
下次开会不妨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