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做俯卧撑,都是坚持一口气做,我曾经一口气从10个做到135个,一天一共做三组共300个。但是,后来觉得效果不很好,一,当做到八十多个的时候,姿势已经很不标准了;二,胳膊和胸肌并没有明显变化;三,一口气做,任务太艰巨了,已经成为一个负担了。
有人建议我找体育老师指导一下,我不以为然,觉得这有啥指导的呢?后来,偶尔找到一个做俯卧撑的APP,发现必须要分组。我也就跟着分组了。坚持了一二十天,发现效果明显,一是感觉胳膊有劲了。二是自己不感觉累。
我很好奇,百度查,为什么要分组做俯卧撑。
俯卧撑训练是力量训练,训练目的是为了增长肌肉和增长力量,需要大力量刺激才能达到效果。而大力量训练的结果就是不能一次性做不了太多,因此,我们需要分组进行训练,组间然肌肉保持一定的休息,让肌肉重新补充被耗损的能量,才有力气进行第二次训练。
如果俯卧撑不分组训练,那么就会有两种结果。一是一次性做不了足够数量的俯卧撑,二是俯卧撑难度太小。而无论哪种结果,都会导致训练效果大打折扣。大多数能连续做很多次的俯卧撑难度都太小,变成了耐力训练,几乎达不到增肌的作用。
看了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如果早点这样分组练习就好了。
想起来,我开始跑步时,也是自以为是,觉得跑步走路是天生的,还用什么指导。所以即使每天跑十公里,自己也不穿跑鞋,跑前跑后也不做拉伸训练,直接的结果就是,脚踝受伤,膝盖受伤。后来经过体育老师的指导,才学会了要正确跑步。现在,跑个半程马拉松也轻而易举。
做俯卧撑和跑步,为什么我以前就不知道尊重专业的力量呢?主要自以为是,觉得无非如此。其实,术业有专攻,任何一个专业和门类都有其规律和技巧。我们去看病,一般都知道找专科医生,因为我们对医学不懂。可有些专业,因为大家司空见惯,所以总以为自己以为的就是自己以为的。
语文教学也是如此。似乎每个人认字的人都能对语文教学指指点点。九十年代不是有本文学期刊掀起了一场语文教学的大批判吗?似乎都言之有理,言之切切,但,一二十年下来,语文教学又改进了多少呢?
还有一些教研员,一些教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都没有成绩,有的找关系成了教研员,有的鱼跃龙门考研考博成了教授,脱离了教学一线,马上就成为了专家学者了,就有了颐指气使的资格了。君不见社会上,一些在自己业内有地位的大腕屡屡跨界发表一些可笑的言论吗?钟南山对社会管理,杨振宁对基础教育,倪萍对参政议政等等,有的回答让人啼笑皆非,但民众却认为他们无所不能。
尊重专业的力量,一方面希望业内的专家学者少跨界发表一些言论。另一方面也希望业内人士不要妄自菲薄,要有自信。
今天,陕西省出高考成绩。希望我的学生们金榜题名!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