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第一次觉得烟是个好东西。在黑夜里,她看着指尖一亮一灭的红光,心里默默的想。
这是她第一次抽烟,也应该是最后一次抽烟,她本身就会很讨厌抽烟的人,她曾经觉得她一辈子都不会吸烟。可是孰不知人生长大很大一部分就体现在了你慢慢接纳了你以前讨厌的人和事,并慢慢变成了你讨厌的人。
讽刺但又合理。
在参加完母亲葬礼后的这两个星期,她关掉了手机,她知道会有很多人联系她,找她,安慰她,陪伴她,甚至照顾她。可是她并不想要这些,暂时不想要,她觉得短短几个月时间她耗尽了所有力气,为了不让身边的人担心,哪怕陪妈妈在医院最后那段日子,她一副做好了所有准备的样子,扮演了所有的角色,反过来安慰那些担心她的人,白天笑需要力气,晚上哭需要力气,陪朋友需要力气,一个人需要力气,白天忙前忙后需要力气,夜晚失眠也需要力气。
妈妈去世后她把手机开了免打扰模式,调了静音,她看到了所有未接电话,她只是不敢回,她知道此刻的她听不得任何安慰,哪怕很需要一个怀抱。她只是在朋友圈发几张图片,配上几句轻松调侃地语句,末尾加个晚安。起初会有好友发来抱抱,亲亲的回复,慢慢变成了晚安,最后变成了点赞。她甚至觉得她要的就是这样的生活,把自己藏起来,一阵子就好,度过这段时间就好。
她忽然觉得自己像是一堆被抽了骨架的肉,不想动,不知道该和谁去表达这些感觉,也不敢和别人说这些不开心,她向来做惯了乐观、懂事的人,不想打扰别人不想让别人担心,成了她拒绝阳光的道理。
难怪说懂事的孩子让人蛮心疼的。心疼那份懂事,心疼那些微笑,更心疼那个人。
她在一个人的夜晚,成夜成夜靠酒精的麻痹来让自己短暂的失忆,医生告诉过她她的身体不适合喝酒,她望着酒后镜子里过敏了的自己,觉得这些感觉真实又舒服。早晨的她依旧要起床,做一个识大体,有修养,坚强乐观的自己去见亲戚,见朋友。
每个人大概都至少有两种模样吧,不然怎么会有朋友,凭什么活的舒服。就这样她小心翼翼地避让着,转换着,保护着,难过着......
最终在妈妈去世后的两个星期后,她还是决定离开了,在机场的时候恰逢傍晚,看着夕阳在机场洒下的余晖,她不自觉的笑了,上飞机前,她发了一条朋友圈“这个曾经有家的地方,大概从此以后不再是故乡,亦无法成为远方。”她知道明天会有很多同事的问候,会有上级的安慰,但是她已经做好了准备。
再后来的日子里,她若无其事地谈起她的妈妈,只是每次说之前都会加一句“我妈妈以前在世的时候.......”依旧每次开开心心和同事喝酒,喝完酒靠着闺蜜的肩膀轻声说句“其实我很难过。”然后偷偷擦干眼泪,依旧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会翻看以前的照片。
她再也没有回去过,她以为身为一个从小在外长大的人,她会恢复的很快,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见多了生离死别不会难受太久,只是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你终会被那种无助感伤到绝望。
她坚信有一天她终会把昨天都忘了,谁都需要阳光下的影子,没有内疚感的呼吸,没有遗憾的好梦。
那些你以为难过的日子,或轻或重,或长或短,都是你必须咽下去的委屈,有没有人参与都要熬过去,无声的哽咽,有声的哭泣,你都要知道最终都是要自己承担。
亲爱的你,人海中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努力去爱自己,爱别人,爱生活。哪怕生活给你再大的考验。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后来的某一天,她和朋友在吃饭的时候,旁边桌坐了几个吸烟的人,她皱了一下眉头说:“最不喜欢吸烟的人。”接着又说了一句“真的很难吸,烟不是好东西。”那根烟之后她再也未碰过一支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