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七物汤方
厚朴半斤 甘草三两 大黄三两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大枣十枚
阳明病,发热十余日,脉浮而数,腹满,饮食如故者,厚朴七物汤主之。厚朴三物汤大黄少一点,再加几味药就变成厚朴七物汤了。结构上面有相通的地方。厚朴七物汤是阳明病,发烧了十几天了,脉浮而数。主症是腹满,肚子整个胀起来。体质偏寒,肠子动得不好,食物坏掉了产生毒气。发酵之后变成毒气,肚子会胀气,用大黄打掉为优先。不会再用理中汤来暖脾胃消化,没有营养可以吸了要把它打掉。食物一烂就连肠子一起烂。宿食有毒,能打掉就打掉。主症是拉肚子,不是便秘,可是还是要用温下法,就是因为肠胃本来就是寒里面东西坏掉了。肠子就觉得有毒拼命狂泻。必须把那坨有毒的东西打掉才行,不然拉肚子不会停。发烧了十几天,脉浮,跳得很快,肚子胀满的。不一定是燥屎堆满的,很可能有宿食在里头坏了。这个人是胀气的胀满,他的那个肚子是撑起来的。这个汤要去芍的话,就代表肚子是好像吹气球一样是吹胀的,胀而松的肚子就没有办法用芍药了。需要大黄把它洗下去。人体有这种毒气,会呈现出发热脉浮的状态。发热脉浮跳得偏快,中毒的现象。
厚朴三物汤、小承气汤和厚朴七物汤对比:
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厚朴是宽肠,镇定肠子运动神经的药。比较偏暖。用厚朴让肠子停机松开,然后再用枳实去开机,它的蠕动就会慢慢的变得一个比较同振而比较规律的,那个痛才能解掉。用枳实让它加强蠕动的话人受不了。小承气汤的结构是以通大便为主,厚朴三物汤是以止痛为主。随便喝,以利为度,大便一通就好了,就不要再吃了。它痛的感觉是直条直条的,中间一个直条在痛。大柴胡汤的痛,常常是横的三角形在痛。小承气汤是以泻热为主的方子,有芒硝比较能泻热。
体质是很虚,不寒。有厚朴四物汤或者是理中加黄芪汤等等,是管虚的。煮的时间厚朴七物汤其实比厚朴三物汤要煮的时间短一点。厚朴三物汤的大黄是比较后下,就是从五碗煮到三碗那一段下大黄。厚朴七物汤的大黄可以先下,不太需要那个泻下的力道。主要就是一方面要解毒,然后散毒,一方面是把这个脏东西推出来。有吐的话加半夏。如果已经在拉肚子了,大黄都不必了。体质寒,把脉比较沉紧,生姜再加多一些,刺激消化道暖起来。厚朴三物汤的主症是肚子痛、便秘。那厚朴七物汤就无所谓便秘,就是肚子满,胀满。如果肚子有绞痛的感觉,胀满又绞痛的话,偏虚,像是厚朴四物汤或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症。那是闷闷的、撑撑的,比较没有痛的感觉。大建中汤、附子粳米汤跟那个大黄附子汤这三个方比较能够从痛去看出一些端倪。肚子受凉的理中汤证不医好就蛮痛的了。那么黄芩汤证大概比理中汤证要更痛,最不痛的是水泻不太痛。那葛根芩连汤证也不太痛,那个热利也不太痛。
阳明病,腹中寒痛,呕不能食,有物突起,如见头足,痛不可近者,大建中汤主之。肠胃受寒,绞起来的是附子粳米汤。整个垮掉不动的是大建中汤。阳明病的意思就是说它是一个消化轴为主的问题。痛是很剧烈的。附子粳米汤可以有吐,大建中汤可以有吐,不吐的也有。所以主症是痛。腹皮整个都松掉了,肚子一坨一坨突起来。肠子最怕扯了,大建中汤症有的时候也会变成西医说的肠粘连、肠梗阻,像是我们抓主症就是抓它到底是附子粳米汤那边的绞痛的,还是这种有突出来.大建中汤说痛不可近,很怕人摸的。那个大黄附子细辛汤哦,它就是以大肠为主的,大建中汤主要是小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