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连岳微信公众号上分享的一篇文章——上等阶层与下等阶层。这篇文章里提到美国著名学者Edward Christie Banfield有个区分上等阶层与下等阶层的标准,是从品质特征上加以区分的。
上等阶层的品质有:
- 自我约束能力强;
- 更看重未来;
- 愿意为更好的未来牺牲当下的快感。
下等阶层的品质有:
- 只顾当下,及时行乐;
- 无未来感;
- 浪费;
- 工作只不过是为了糊口,对工作毫无兴趣,不停地从一种非技术工作转换到另一种非技术工作——也就是只能打打杂,也只满足于打打杂;
- 不爱惜自己的财产,不维护,不保养,减少它们的寿命;
- 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不维护,不保养,折腾到坏为止。
Edward Christie Banfield还纠正了一个误解,即认为下等阶层不是由于失业及低收入造出的,相反,是下等阶层的品质导致了失业及低收入。
人要想成为上等阶层,只有一条路可走:自我约束,目光长远。实践这点,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就要花去你十年的时间。你日复一日的训练,情绪平稳地前行,不为暂时的事件所影响,看起来平淡无奇,却是通往专家的必然之路。
人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善于分配及放大时间的力量,用来求知、培养技能、储蓄资本,能承受当下的“克制之苦“,自然如巴菲特所说:你有一个雪球,且有足够长的斜坡,你的未来雪球越滚越大。这是上等阶层的活法。
你将不停地听到这样的口头禅:人不就是这回事!有什么用呢?死了都一样!今朝有酒今朝醉!今天这口气一定要出!赌一把!——它们会营造出一种气氛:现在就是死了,也得不管不顾。这就是下等阶层的活法。
我之所以把这篇文章的大部分内容摘录于此,是因为它对我的感触颇深。我们中的很多人在心里不愿意承认社会上所谓的上等阶层和下等阶层的说法,但实际上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存在着,古今中外,一概如此。
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过上上等阶层的生活——有尊严,有教养,物质生活富足,精神生活充实,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为什么很多人还是处于社会的底层呢?是他们不想成为上等阶层吗?不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做吗?我想也未必!他们难道不懂得自我约束、目光长远的好处?他们难道不懂得推迟满足感,换取更大价值的道理?我不相信他们不知道!但为什么他们做不到?这实际上是一切症结的关键——知其可为而不为之。
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圣人的标准,我们普通大众做不到情有可原。但作为圣人的孔夫子还说过这样一段话: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实际上孔夫子给我们描绘了四种人生态度、四种人生境界,也是四种人生的层次。生而知之者,作为孔夫子本人都不敢承认,何况我辈哉!那么实际上社会中只存在三种人:
通过主动的学习,了解和探索自己的内心和外部世界,积极主动地掌控着自己的人生方向,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人就是符合Banfield所说的上层阶层的品质特征:有使命感,有强大的价值取向,目光远大,胸怀宽广,自我约束能力强,可以为了最终的理想目标放弃眼前的暂时利益。
这种人没有天生的使命感,心智成熟比较晚,但是他们天性纯良,极有悟性,善于总结反思,遇到困难也不轻言放弃,而是在不断的失败挫折中吸取教训,调整人生方向,修正人生目标,最终也可以走的很远,实现不错的人生价值。
这种人没有使命感,目光短浅,心智成熟度低,看重眼前利益。他们最大的特征就是畏惧困难,不敢正视人生中的各种困难挑战。困难来到面前时,假装没看见,或者推脱逃避,希望困难不攻自破。生活中遇到失败挫折,不从自身找原因,归罪于外部因素,不善于总结反思,从而不能从失败中获取心智的成长。这种人就符合Banfield所说的下等阶层的品质特征:目光短浅,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
最后一种人是没有希望的,只能处于社会的下等阶层。孔夫子说的”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也就是这个意思,只能作为下等的愚民。
我记得派克医生在他的名著《少有人走的路》中开篇就写到:人生苦难重重!是的,人生中有太多的苦难,等着我们去面对、去正视、去克服、去战胜,能不能正视困难,迎难而上是一个人能不能走向心智成熟之路的关键。这也是《少有人走的路》整本书所揭示出来的人生奥秘。
走向上层阶层的道路永远都不会平坦,但绝不会遥不可达,关键是我们何时开启自己心智成熟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