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美人?有句话叫美人在骨不在皮。如果将人的形象从内到外,分为骨相、皮相、化妆。说的是顶级美人美在骨,然后才是美在皮肉,最次的美人是美在妆容。越顶级的美人,内里越好。因为越内里,越稳固,越经得起岁月的侵蚀。
如果将文章比做美人,如何能写出任何时候看起来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给出了答案。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作者加拿大人布兰登•罗伊尔,哈佛大学毕业生,这本书被称为美国常青藤名校入学考试必备读物。虽然原书主要针对的是英文写作。但是很多原则跟中文写作有异曲同工之处。对于工作中经常需要写东西的人儿,无论是写报告、产品手册、Q&A、工作邮件,或者写论文、在问答平台上回答问题,本书都值得一读。
如果将文章比作美人,那么本书中的三个部分:结构、风格和可读性,正好分别对应了骨相、皮相和妆容。
结构(骨相)——展现作者逻辑思维能力#
在动物学中,你可以从动物的骨架判断出它为何种动物。结构预示内容,文章的重要观点给予最多关注,且应最先讨论。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第一部分不仅给出了写作的六种结构。其他结构方面的写作规则,还包括我们常说的总分,三段式写作结构。这个是写作的基础,如果你是一个写作爱好者或者行业人员,可能在编辑约稿的各种要求中,这个都是最基础的。
写作的六种结构
另外我们常常忽视的有“使用转折词”和“整合相似事物”。
四类转折词有不同的作用。作者布兰登罗伊尔用一张交通灯示意图很好的表达了转折词的作用。这不仅对于我们写出清晰易理解的文章有作用,同时我们在阅读比较复杂的文章时,也会更加容易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对于“整合相似事物”的写作法则,就像厨房老手和厨房新手的区别——老手知道做菜效率要高,就要先把所有菜洗好,接着开始切菜,把所有菜切好后,再开始炒菜。而一些厨房新手做饭的时候一会儿洗菜,一会儿切菜,一会儿又去炒菜。看起来忙得很,但其实呢,效率并不高。这个规则像我们数学中的“合并同类项”一样和越来越细的社会化分工,本质都是分类带来清晰,清晰带来效率。
风格(皮相)——展现作者的积累和努力#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作者布兰登•罗伊尔关于写作风格,列出了11个写作原则,占了本书大半篇幅,可见“风格”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正如一个美人虽然骨相最重要,但是大多数时候骨相是天生的,没办法更改,而皮相是我们可以去完善的,可以通过运动和饮食,让全身脂肪和肌肉分布合理。因此,“风格”也是最能体现我们个人积累和努力的部分。
文章要有支撑。拿什么来支撑骨架?怎么支撑?就是文章的风格。
o 一方面,记叙文我们讲究“呈现,而不述说”
例一:萧红的《呼兰河传》中就有大量的白描,不加评论,但是充满了真实的细节。
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 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 病,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呢? 死,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父亲死了儿子哭;儿子死了,母亲哭;哥哥死了一家全哭;嫂子死了,她的娘家人来哭。 哭了一朝或者三日,就总得到城外去,挖一个坑就把这人埋起来。
——萧红《呼兰河传》
例二:朱自清《父亲》中描写父亲,呈现父亲的动作细节,而不是说“看,我父亲对我多好多爱我”,来的更有说服力。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父亲》
o 另一方面,就议论文来讲,论点必须有论据。
如果光说论点不说论据,那就是耍流氓。
辩论人士有句格言:“没有论证的陈述应当受到无理由的反驳。”如果一个人说“紫色波点比基尼真实难看极了”,但不给出任何证据来支撑这一陈述,另一个人完全可以说“你错了”,而且也不需要给出理由。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对于普通写作者来讲,例证一个好用的方法是引经据典。因为经典的价值在于经过了时间的筛选、洗礼,更有说服力。
例如网络上一个长久不衰的话题“童年缺爱”。我看过各种各样的解答,但是某个回答还是让人印象深刻——作者引用了几千年前的《荀子-子道篇》中孔子与其弟子的对话,证明这个问题古人先哲早有答案。
例证不仅要丰富有细节,而且要个性化。文中如果增加作者一些个人的经历观点,证明这些说辞不仅仅是遥不可及的,是真实发生的。而且会让读者有亲切感。而且只有个性化,别人才不能轻易复制。像我认识的写作课老师『鼹鼠的土豆』,写作就特别注重个性化。
然后,细节有了,个性化有了,文章的内容比较全面了,怎么能让文章更富美感。大家都知道节奏是美感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节奏还有遣词造句,以及修辞手法。
节奏感方面一个重要法则——使用短句。
不要过多的使用长句,而是有意识的把长句拆成两三个短句。因为短句的力量更强。有节奏有韵律,给人以喘息的空间。因为人们正常口语来讲,短句为多。当然,就写文章来说,也不是短句越多越好,而是长短参差不齐才最有美感,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多样化的节奏。
可读性(妆容)——展现作者对读者的基本尊重#
重要的见面场合,不论长得怎样,妆容和穿着得当是一种基本的尊重。化个妆穿个干净得体的衣服——如果这些都做不到,还谈何更深入的东西。写作也一样,如果连花几个小时学习基本的排版设计都做不到,何谈用心于文章风格和每个文字。
外在的话,大家都知道打扮自己有两点要特别注意:一是留白。衣服颜色不要超过三种;不要带满了项链耳环手镯戒指。另外一个是重点突出,例如整体突出头部,面部眼睛妆容很重要,腿型好的的话穿铅笔裤更惊艳。
写作也一样,同样需要留白,同样需要突出重点。《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第三部分,作者布兰登•罗伊尔列出了四条关于可读性的写作规则,这部分是读完后可以立马用起来的规则:利用排版和设计;运用可读性工具;使用标题和摘要;回顾和修改文章。
对于写作的人来讲,本书讲的是一些基础,然而就像皮肤一样,很多皮肤状态好的人没斑没痘没皱纹的,其实并不怎么每天折腾自己那张脸,而更多的是保证睡眠,喝很多白水不喝饮料,饮食清淡。反而那些每天各种昂贵护肤品、经常贴面膜的,各种作的,不注意饮水睡眠的——皮肤特别脆弱,不是长痘就是出油要不就是变成敏感肌。所以,舍本逐末的事儿少干,写作也一样,需要时不时温习结构、风格、可读性这些看似基础却重要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