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群里和朋友聊天,朋友说有人一年工资只有几万,但在杭州这个省会城市还生活得不错,我说你怎么知道人家没有除了工资以外的其他收入,说不定工资只是他的零花钱呢?
当我说完这句话,整个群就沉默了,鸦雀无声。
过了很久,另外一个朋友打了一行字,艾特了我:你看看,你把天儿聊死了
假如以前有人这么说我,我一定就怼回去了,但现在,我学会了反思自己。
为啥我会经常说了一句话后,让别人无话可说呢?
经过思考,我明白了:
听别人讲话,我只是不停地在大脑中做评判,然后抛出我的评判。我没有去了解、体会说话人背后的目的、情绪、需求到底是什么。
每个人说话都是有目的的,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背后都隐藏着不同的需求。
比如我,有时会和父母吐槽工作太忙,老加班,其实我不是不知道加班其实是一个普遍现象,不需要抱怨,我只是想撒个娇,抒发一下情绪,但父母一般都会直接给我怼回来,“加个班而已,很正常嘛”。
父母对我要求比较严格,从小情绪无处安放,但潜移默化的,父母对待我的方式,成了我对待别人的方式,我把父母的行为学到了自己身上,这就是潜意识灌输的强大力量。
现在,我有觉知了,我觉知到了:
当一个人表达一件事时,背后一定带着某种情绪、目的,和隐藏的需求,我们要学着去理解,去感受,去看见!
而要做到这点,就要学着不用大脑去评判,要用“心”,用“心”去感受别人,到底想传达的是什么?
看见别人,理解别人,是一件很美的事
就像我们如此渴望被看见,被理解一样
说得好,先要“听”得好
造物主真的很神奇,赐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
就是告诉我们:好好听,用心听,听好了才是关键
把天儿聊死,归根结底,就是没听好
别人的需求没被满足,不想和你聊了,就这么简单
从今儿起,用心多听,多理解别人,感受别人真实的想法
把天儿聊活,聊到别人心里去,多实践。
我给自己安排了以下学习路径:
1、和人学习:观察让自己舒服的人是怎么聊天的
遇到聊天愉快的,其实常常不是因为碰到了知音,而是人家段位高,专说符合你需求和心意的话
看别人是怎么说话,怎么回应的,学习高手的说话方式
2、和书本学习:挑几本经典的好好阅读
如:《非暴力沟通》 《爱的五种语言》
3、和自己学习:做一个旁观者
当自己又自说自话,只顾自己开心,不顾别人感受时,像一个第三者一样观察自己的言行,及时觉察,及时停止,事后反省,多练多学,直到从后知后觉,到当知当觉,到先知先觉。
好好说话,让别人能开心,让自己不尴尬,是对人对己最大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