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渐晚,已是黄昏时分,艳阳的余晖映衬着天边的云彩,像是谁家姑娘的花边小裙,晾晒在天边地界。
时处五月,我“憨坐”在院落的躺椅里,思绪万千,面前摆放的一壶老茶已经忘记添换了多少次的白开水。
喝进去的已经不知道是茶还是水,品出来的却不再是茶水的味道,而恰似生命本真的余味。
干巴的眼睛似乎已经开始力不从心,手机屏里的文字是再也看不清楚了。唯有听书的习惯还依然保留了下来。虽然起始的时间已不再记清,但它就像陪伴我一路走来的老伴,亦或是那些还尚在人世界的一个个老伙计。
视力的严重退化,据权威医疗机构鉴定和长期的不分昼夜的手机码字不无关系。
好在我有一双好使唤的耳朵,它就像是我的另一双慧眼,通过听书让我依然能够心平如镜,气定神闲,双耳不闻窗外天下事,一心只“听”圣贤书。
院落很静,微风细细吹过能听到旁边花草叶子摩擦发出的“沙沙”的声音,伴随着墙外树梢上小鸟偶有的“叽叽喳喳”的叫声,还有邻居家夜归的老母鸡的“咕咕”声。
我一个人,一把椅子,一个院落,独享这一首极具特色的初夏的傍晚的属于大自然的交响乐。
这个院子之所以我一个人,是因为它只属于我乡下写生和创作的栖息之地。
最近几年,我总会花一年中大概一半的时间,自己一个人在这里过简易的生活,搞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字创作。
这里没有城市的吵闹,没有城市的繁杂,没有书友的拜访,没有家人的搅扰,有的只是那一份心静,那一份安宁,那一份书香笔墨的味道。
茶台边摆放的那本厚厚的手稿,自己已经不记得翻阅过了多少次,改过了多少遍,总觉得会有不尽人意的文字似乎在影响着“大局”。
这个对待自己的文字严苛的习惯已经坚持了很多年了。
总感觉写文就像是在培养自己的孩子一样,只有你真正的对他足够好,足够付出,足够的用心,他才会给你争取到属于他自己的那份荣耀,而这正是我们所想要获得的结果。
思绪间,已是夜色朦胧,身体感觉到微微的有些发冷,我把半搭在身上的薄毯,稍稍的裹严实了一些,身体微微的向后仰躺。享受这份初夜的安详。
不知不觉中,悄然进入了文字创作的梦想。
在梦里,我梦到了早些年陪我一起走进文字创作道路的“简书”,里面还有那些一路给我文字启蒙和鼓励的老师,还有和我一路走来的那些老伙计。
他们熟悉而又亲切的名字依稀的在我耳畔响起,蒋坤元、林柳青儿、北城锦瑟jw、一家独行走天下、华文数学、朋友是老酒,愚人2018等等老师、还有那个戏称自己“流氓”的倾城、满腹经纶的云淡、热心细致的翠婷姑娘。
我的老师,我的老伙计们,二十年后的今天你们现在都在那里?
而今天的“简书”已经是受众几亿人的创作者和阅读者综合立体式体验型社区,是上证综合文化类别市值领头的精神文化核心价值公司。
一个寒颤把我从梦中惊醒,夜色已深,思维却愈发的清醒。
入屋,继续写我唯独钟情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