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看过不少恐怖/惊悚片。
但像这样的,第一次见。
无声夜
Hush
IMDb6.8,烂番茄新鲜度100%(11家媒体评价)。
豆瓣却只有5.8。
Sir替它不服。
光看简介,你可能觉得这是烂大街的题材——
一个独居女人被追杀的故事。
对。
又不对。
导演迈克·弗拉纳根牛就牛在——
把一个“猫捉老鼠”的惊悚片套路,玩上天。
他其实是跟套路对着干。
我们都知道——
尖叫,是每部惊悚片的标配。
《惊声尖叫》《德州电锯杀人狂》
它能最直接地刺激你的肾上腺。
所以,《无声夜》反其道而行——
女主角是聋哑人。
不能说话、听不见声音。
这是Sir看过最安静的惊悚片。
这样的设定,既避免损害观众耳膜。
也为这场看似强弱悬殊的猫鼠游戏,扩展出更紧绷的张力。
比如——
隔着一层玻璃,外面的朋友大生呼救。
杀戮近在眼前——
但主角(就是)毫没察觉。
黑暗中,杀手从背后靠近,甚至开口对她说话——
她还是毫没察觉。
聋哑的设定,让她无视正在逼近的危险。
但一目了然的观众,心就提到嗓子眼。
世界上什么“急”最蛋疼——
皇帝不急太监急。
除了声音的简练,影片的故事也凝聚在一点——
小而深。
整部电影只有80分钟。
从头到尾只有四个人物。
一个场景——
一座林中小屋。
一个主题——
杀戮与反抗。
当我们还在猜测凶手是谁,跟女主角是什么关系——
凶手已经爽快地摘下面具。
直截了当说出目的——
就是要杀你,没有原因。
没有装神弄鬼,一切做到最简。
所以,当其他惊悚片还在花一个小时铺垫、营造气氛、讲述前世今生……
《无声夜》犹如快刀斩乱麻——
你一分钟都不会觉得被浪费。
第10分钟,凶手露面。
第20分钟,女主与凶手打上照面。
剩下60分钟,就是两人在屋里屋外的周旋。
彪悍的女主角,我们在恐怖片里看过不少。
但如此身残志坚战斗力MAX的,绝对不多。
如果不能逃跑、躲藏。
我只剩下一条路可走——
杀死他。
两人均智商在线,这又是《无声夜》破格之处。
杀人的在追,但被杀的又不只是逃。
整部电影两人共三次正面对抗——
一次比一次激。
第一次,杀手反而比女主角还先受伤。
第二次,女主夺取了杀手的武器。
最后一次,她甚至还主动挑衅。
蘸着自己的血在玻璃上写字宣战:来啊胆小鬼!
结局如何,Sir就不剧透了。
《无声夜》由Blumhouse出品。
Blumhouse是业内著名的独立制片公司,作品以大胆、新颖的类型片为主——
《鬼影实录5》、《潜伏》系列、《致命礼物》等,都出自它手。
导演迈克·弗拉纳根,主攻恐怖/惊悚片。
善于把老题材,玩出新花样。
上一部电影《鬼遮眼》,烂番茄新鲜度72%。
拿恐怖片惯用的镜子做文章,你所看见的真相,不一定是真的。
《无声夜》只拍了18天。
剧本是女主角凯特·西格尔和导演一起聊出来的(两人是夫妻)。
起因是,凯特想起自己经常半夜醒来,看到卧室的滑动玻璃门,总害怕有人站在外面,看着她的一举一动(这个想法Sir也经常闪现啊摔)。
于是两人想到,做一部只发生在一栋房子里的惊悚电影。
写剧本时,两人一起呆在一座满是窗户和玻璃的房子。
导演在房子外面走动、试图闯入。女主角则在房子里防御。
如果想到一个两人都中意的场景,就写下来。
他们想法很一致,让故事尽可能简单。
把力量聚焦到杀戮和求生的对抗。
同时,尽量避免一惊一乍的吓人——
观众对那种杀手从门后突然跳出来的恐怖片,已经倦怠了。
所以在《无声夜》里,导演巧妙利用房间构造、光影等手段,制造出与众不同的惊吓效果。
比如其中一个让Sir差点灵魂出窍的桥段——
跟着女主角闪躲的视线,我们先看到窗外的人映在墙上的影子。
有人,在敲窗户。
谁?
镜头慢慢转向窗外——
bong!
一张脸,血淋淋。
再看清楚点——
原来是杀人狂举着女主角死去朋友的手,一下一下,敲玻璃。
什么叫一点一点neng死你。
这就是导演迈克·弗拉纳根眼中的害怕——
我们小时候,半夜从床上坐起,害怕房间里的什么东西。
你害怕的,不是它突然跳出来吓你。
而是知道它正在某个角落,静静等你。
显然,他做到了——
暴力、惊悚,最重要的是,让人感觉真实。
不同于《下一个就是你》《它在身后》带来的“惊悚”感,《无声夜》更让人恐惧。其中不少场景,我都能想象发生在自己家里。
想挑战的,B站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