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匆匆忙忙回到教室,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刚好又遇到上面检查工作,教研员来听课,连着两节课,忙得有点焦头烂额。下课之后一看手机,有一个北京的未接电话。当时心里有点嘀咕会是谁打的呢?回过去也没有音讯,于是也就没有在意。
中午休息起来看手机的时候,发现2:00多的时候有一条信息。“我是中国教育报刊社的编辑***,昨天看到您在我们蒲公英评论发了一篇关于智能手机进校园的文章,我们想把这篇再拔高一下发到我们中教传媒智库的领教app上,您看能不能再修改一下?”
我很欣喜。从放寒假开始,在蒲公英评论网写评论已经有5篇了,幸运的是已有4篇入选锐评,并且今晚“智能手机”这一篇也在公众号被推送。我静静地修改着自己的文章,思考自己写评论这一路的历程。
前日,收到一个快递,打开一看,是《语文学习》的张主编寄来的最新杂志和新书。兴奋地打开杂志和书,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了最新的杂志,睡前也把新书《静水流深》翻阅完。才想起来,这是前不久自己阅读完“白马湖书系”中的傅丹灵和曹勇军老师的《中美写作教学十五讲》的一篇心得体会,被张主编看到,费心寄来新书和杂志,深深感动。
又收到图书室送来的上海教育出版社寄来的两本新书,一本是《美美与共》,一本是邓彤老师的《微型化写作教学研究》,仔细回想一下,才记起来是前日在“语文学习”公众号下留言,喜得赠书。邓老师的书我早已神往已久,只是买来无暇阅读,现在又赠一本,是在鞭策我提速阅读了。而另一本关于中外文学作品对比阅读的书,则给了我很大的冲击。
曾文正公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也许正是缘于这样的心态,我才一路踏实笃定地写作,静静地收获着那些猝不及防的惊喜。写作,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