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理事会•教育
推荐编辑:仙灵
推荐语:孩子有自己的主见,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是很难能可贵的,最怕孩子只会人云亦云只会妥协忍让。作为家长,要支持孩子的不同看法,要鼓励孩子拥有自己的主见,给孩子自主权,让孩子的自我意识得到觉醒和成长。
在和一些孩子父母沟通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题,说自己的孩子不怎么听话,为了一件小事非坚持到底,甚至哭闹很久,不达目的不罢休。
看看自己的孩子,有时候也会这样,比如买衣服的时候,非要自己选;早上起床穿的衣服也要自己搭配;家里做好的饭菜不吃,非要吃面条等。大人如果干涉阻止这些行为,他们就会做出哭闹等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反抗。
其实,孩子不是没有道理的反抗,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实现,可能在语言表达上不能够说服大人,只能通过一些情绪和行为来伸张自己的主张。
还记得上周元旦放假的时候,我们计划去逛逛宜家,想置办一些新房的家具,但是孩子对逛商场看家具这种事并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和孩子沟通说逛完了可以找我的好朋友的女儿一起玩,一个她很喜欢的小妹妹,因为她家就住在商场附近。
于是我们就开开心心的出发了,在逛宜家的整个过程中,女儿的心思都在想着找她的妹妹上,一直在旁边催我们早点结束逛街活动。
后来朋友突然给我发了一个短消息,说她女儿有点发热,可能今天不适合约。我告诉了女儿这件事后,女儿有点伤心,但她内心并不想取消这个计划,依然想去和妹妹见一面。
在返程的途中,我和先生一直在努力的沟通说服她,说着说着,女儿情绪就爆发了,哭着说:“我不想听你们说这些大道理,我就想见见妹妹,把礼物送给她,说不定她看到我的礼物病就会好了。”
突然感觉孩子的想法并没有错,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让妹妹开心,而我们大人考虑的是妹妹生病了,尽量不去打扰她休息,而且那个时间正好赶在晚饭点,是个比较尴尬的时间。
但是先生还是听从了孩子的想法,往朋友家的方向开去,可能因为逛街逛累了,女儿在车上就睡着了,到了朋友家小区,女儿迷迷糊糊的不愿意下车,所以我们又启程回家了。
后来到了家后,在和朋友连线视频沟通过程中,女儿把给妹妹买的礼物展示给小妹妹看,约定后期见面亲自送给她,两个小朋友聊的很开心,也算弥补了女儿的一些缺憾。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大人的思维和孩子的思维存在很大的差别,我们可能考虑问题会比孩子想得多,但就是选择去忽略孩子自己的想法。孩子也很委屈,大人可以用自己的思维和标准要求孩子,孩子如果不听,会被认为“不听话”、“任性”,可是大人却可以坚持自己的想法,为什么对他们就要执行这种“双重标准”?
我们都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独立,有主见,所以在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在不违背一些最基本的原则的前提下,我们不妨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给孩子最大的自主权,这其实是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成长。
还记得曾经看过一个关于李开复老师的案例里说,李开复老师做博士论文时,选题和导师的意见不一致,他鼓起勇气找导师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他的导师回答说:“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
如果我们做父母的都能像李开复的导师那样,允许孩子有不同的观点,尊重和支持孩子的不同想法。只有孩子的自我需求得到肯定的时候,才能自信的把自己的想法去落实,或许这样对他的主见和独立性培养更有益。
学做智慧型父母,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