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来没出过国,我推荐的旅行路径是:国内-东南亚-日韩-北美-欧洲-南极(南美)。
但我由于留学原因,第一次出国就去了法国,听起来比较高级,但换句话说我在没有任何旅行经验的时候就被放到了一个过于丰富的地方。
导致我往后很长时间里我不去任何地方旅行,我也从来不觉得我喜欢旅行。
一直到工作,我又被动需要去美国和日本出差,时间不断,四周以上。我逐渐又恢复了一种想出去走走的好奇心。
不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我是那种走在路上,开着车,也喜欢随时看身边经过什么人,什么店,什么建筑的人。我喜欢有新的信息不断进入我的大脑,不管这个信息有什么意义。
旅行可能可以治愈吧
在旅游还没有成为一件那么流行和热闹的事情的时候,我比较早的就开始去了一趟澳大利亚,当时大约是为了某些个人事情治愈自己。年纪轻的时候很多事情就能满足,比如看一点美景,吃一顿好饭,住到一个漂亮房子,遇到一个有故事的人,那么此行基本就不错了,而且第一次出行就选择了自驾,我发现我是个这方面胆量比较大的人。
旅行主要是在享乐吧
又是好几年我并不热衷旅行,
直到周璐叫我出国,于是我开启了接连不断的跟姐妹们除去浪的时光。一起去了菲律宾海岛,学会了潜水;一起去美西自驾,帅气得把一号公路拉满;一起去日本,泡温泉喂小鹿。那个时候我仍然沉醉在常规的旅行之美,简单点说和朋友享乐,吃喝玩乐,美美的,还图啥。
可以想见此处省略了几万字
旅行是能离开当下吧
很快我就不满足这些了,我并非刻意追求意义,但我在旅行期间得不到更多的快乐。
我一个人去了一趟日本,全程并未提前设置好行程。我临时决定去了一个叫白滨的海边城市。住在民宿里,好几天没出门,每天晚上在房子周边跑步。我当时非常享受那个乡下的宁静,想象一下,午后没有一点声音,风吹进和室,你坐在榻榻米上,一张桌子,你就是享受那个完全属于你的时间。
房东是一个日本老头,我们语言不通只能通过google translation表达意思,但丝毫不妨碍交流,他很想照顾好我在白滨的几天生活,中午和晚饭都陪我去餐馆吃饭,他付他的,我付我的。他话很少,这事儿发生在日本,我一点都不奇怪,我尽然也不拒绝的让他照顾了几天,甚至为了帮我取现金,他开了几十公里找了一个ATM机。
这样的人我在杭州不会有机会遇到,我会中文,我有手有脚,我是最不需要被照顾的那个人群。我居然有点享受在异国他乡的感觉,是在享受当Minority的感觉吗?我不是我生活的主宰,短暂的交给别人来安排,我每天跟着他去过一段时间日本人的生活,走到他生活的超市,买一些水果和他一起吃饭聊天,其余时间我窝在我的房间里,在自己的世界里。
三天后我从这大阪附近的小城市直接坐新干线去了东京,我开始没完没了的逛东京的街头,看展,在日本,一个人没事,很多一个人,也有很多为一个人服务的人。
所以这样的旅行就是离开自己的生活,去到陌生的地方,过几天不是常规自己的生活。这可能也是旅行的意义之一吧。
这趟日本旅行的其他记忆不是特别清晰了。但给我以后的旅行设了一个基调,简单点说,我不再满足于享乐,我对旅行的要求更高了,五官的感受毕竟有限,我希望旅行给我更多,我对旅游给我带来更多信息量的需求变大了。
旅行给我新鲜的信息
之后几年的所有的旅行我就是不断刷新的目的地,便利的东南亚是我经常出行的地方,而且我喜欢看城市,看这个国家的人的状态。风景美出天际都是物,每个有那么多人组成的社会状态却是完全不同的。究竟是白富美还是矮大紧有时候接触几天就感受到了,给到
但写到这里,我总结起来,更像是我被动旅行-五官旅行-大脑旅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