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时间陪着孩子读历史及其相关,有渐入佳境读感觉,原来这些有趣的灵魂是这么想的,原来这条线是这么发展而来的…… 越了解越喜欢。读《书、儿童与成人》也有这种体验,而且是优美无比,保罗·阿扎尔大师的文字很精妙,串珠子的线——儿童文学发展史故事本身也特别有吸引力,读一本文学理论著作,竟好似在田间小路踮着脚畅游,两边或枝繁花茂或累累硕果,沁人心脾。当然,译者梅思繁的文笔功底也十足深厚,让读者对大师的文学评论有沉浸式体验。
《书、儿童与成人》并不风靡的小众理论书,但在业内但评价极高,“这是一本无与伦比的、卓越的儿童文学论和儿童文学史,为作家以及出版人打开了一扇深锁已久的厚重大门,让人们看到了为儿童书写的独一无二,为儿童创造那一本本小书的珍贵与特别。” 全书五卷内容,大致分三个板块,第一部分介绍儿童观的形成,成人对儿童的长期忽视压制和儿童对成人的反抗坚守,第二部分分国别概括儿童文学的历史和现在,第三部分从人文精神的高度什么是好的儿童文学及优秀文学对心灵的滋养。阅读此书对我触动比较大的主要有以下三部分:儿童观形成历史、阅读价值观和儿童文学。
一、读历史
当下如此宝贝的儿童,何曾知晓在几百年前,儿童是不被重视甚至是被忽略被压制的一代。古典时期中世纪被看作是缩小的成人,无营养的儿童期,儿童只是为成人的候补,直到文艺复兴,儿童才逐渐被看见,洛克的白板论,卢梭的自然论,杜威的儿童中心论…… 直到儿童的胜利,做自己的主人。儿童从台下走到台前,是几百年数代人拼搏累积后的结果,也是人类进步的证明。站在历史长河中回望,其实不只是儿童,我们人类本身,甚至自然界的变化也是如此,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循序渐进地演化,越来越好,这是发展的必然,但不能站在制高点去指责前人的无知,但我们可以反思优化。
我们中国的儿童观发展和世界类似,在古代有“闲饭不过十年”一说,10岁前有些许自由时间,但读书学习仍是富家子弟的专属,平民孩子也只有在农业闲暇的冬天“读冬书”。私塾老师讲的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以及历史故事,以识字明理为主。孩子自身的需要,即使到现在被看见的也不是那么明朗。
“他们的灵魂常常并不比身体保存得更好。他失去了往日的新鲜,在世间万物中变得陈旧生锈。每当想象想要展翅高飞的时候,他就自己谋杀了自己。渐渐的,他再也不敢了。他们建立了一座理智的墙壁,将其打造得日益坚固,难以逾越。成年人是不自由的,他们是自己的囚犯。” 保罗·阿扎尔如此形容曾经思维僵化的成人,反省下自己,我们作为当代21世纪的成人,是否也已经陈旧生锈了呢,在给自己打造理智墙壁囚禁自己的同时是否也给孩子禁锢了呢?
二、读价值观
"如果你们希望花朵绽放得热烈美好,那么请在春天时就投入行动。让儿童养成终身与书本相依相伴、不可分离的习惯,将是至关重要的。" 在整本书的阅读中,保罗·阿扎尔通过一个个精妙的故事,把他的价值观揉碎后浸润其中。
他看到了儿童的需要,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他说,“对于儿童来说,风暴,海难,意外惊奇,战役,这些怎么能被看作是惩罚呢?恰恰相反,他们是人生最精彩的补偿,他们只为勇敢和坚强的人们而保留。“
他感受着孩子的感受,如此评价安徒生及其童话:这个一生穿过了众多苦难给予各种物品生命的人,他不是那种一边瑟瑟发抖,一边跟你说地球上是如何温暖的夸张存在。他知道活着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人类存在的认识让他明白,我们身处在一种过渡的生命状态,只有意愿、信仰和爱才能令人找到出口。孩子们没有弄错,在这些美好的童话里,他们不仅找到了快乐,还寻找到了存在的法则,以及每个人即将填补完成的那个角色的意义所在。
他发现了童年的价值,童年如同一座财富小岛,必须保护她的幸福;童年好像一个共和国,应该让这个管理的人按照他们的法律生活;童年好像一个拥有特权的阶级种群。
他反对功利心,“寓教于乐”的形式主义把阅读本身的趣味丢失了,强加其上的是知识的灌输,“智慧的家庭教师”却让孩子对学习没了兴致;为教学服务而精心构思的道德教育内容至上论,让孩子远离的自发的游戏和童话,非此即彼的零和游戏拒绝未知和多样化,孩子们的世界少了奇妙的色彩;他也看不上虚假做作夸张渲染,他觉得虚假的温柔甜蜜着,造作的悲情夸张,温柔地压迫了无数幼小的灵魂。
他觉得儿童是天真无暇的,儿童拥有新鲜的情感。没有消沉灰涩的快乐,没有黑暗与罪恶。即使儿童们的身上充斥着自私,他们也并不会从中获取任何的虚荣自满,他们只是没有能力将他纳入正常行为规则的轨道。把自私最终变成自我中心,那是成年人的发明,他不属于儿童。
正如松居直先生说的,他想给孩子说的话,都在一个个故事中了。阅读就是这么奇妙,在享受一个个故事时,作者的价值观也无形中传递给了读者,若读者与其再碰撞些许火花,作者的思想则活了般在读者大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就是阅读的力量,给后浪以机会站在前人肩膀上超越。
三、读文学
《书、儿童与成人》整本书被精妙的串联起来的,除了作者的价值观,还有旷世经典文学作品,畅游其中重温经典弥足珍贵。《鹅妈妈童谣》《鲁滨逊漂流记》《格列夫游记》《堂吉诃德》《木偶奇遇记》《爱的教育》《爱丽丝漫游仙境》《彼得·潘》《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在精选好书的同时,保罗·阿扎尔也提出了他对好书的评价标准:
1、忠于艺术本质
2、能给儿童他们热爱的画面
3、能唤醒儿童敏感的心灵,但绝非泛滥感情
4、尊重游戏的尊严和价值
5、知识丰富但不强行灌输
6、关于人类心灵
7、富有深刻道德感
同时远离“各种愚蠢空洞的书籍,沉重而急于炫耀博学知识的书籍,令灵魂中那种强壮的自发性瘫痪的书籍。“
阅读是自带奖赏的“欢乐时光”,捍卫幼小生命中珍贵的“欢乐时光”,应该是你我时刻的牵挂与一生的信仰。呼唤的回声很响亮,但回归到现实中,差距还是蛮大的,要不看看孩子的课外辅导班,或者看看孩子每天的日程表,或者看看幼小生命与成人的聊天…… 书与儿童的距离被成人遥控着,表面上的大大小小,却决定着未来人生的长度和宽度。阅读推广的路还有很长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