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内耗?
从心理学角度是这么定义的:“自我控制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个体即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长期的内耗会让你感到疲惫。”
萨特老师《墙》这本书讲到:人时时刻刻保持自我克制,是一件很愚蠢、很内耗的事情。”
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内耗呢?
举个身边的例子:
事件一:朋友A与朋友B相识近7年,这两年来朋友B因为生意上出现资金不足的现状,朋友B问A借钱想渡过难关。朋友A陆续不断帮助朋友B,支撑这个举动的背后基础条件是这些多年:信任。
但朋友B因为没有把还钱事件及时放在心上,导致朋友A信用分降低,甚至出现逾期情况,这是在情感账户透支的现象。这件事情朋友A带着各种心思和情绪,压在心头不解,不安的焦虑中导致无法做好其他事情。原本朋友A是个快乐的人,但此事却成了朋友A在成长中的一个失败案例。
朋友A陷入了精神内耗状态,他担忧的所以不好的事件会发生,经过这件内心极度煎熬和自责的事之后,朋友A长期处于亚健康状况。
事件二:
朋友C是一个公司普通员工,工作中也是很努力积极向上的人。某次在会议中,领导询问朋友C一个项目的关键问题,朋友C没有准备好,无法及时答上。
在公众的会议上出现此状况,虽然领导和同事没说什么,但从他们的眼神和动作中,朋友C察觉了很多隐藏的意思,然后不知不觉往自己身上去联想那些黑色想法。
于是带着闷闷不乐的情绪煎熬到下班,朋友C一直想着,导致一夜失眠。
朋友C内心焦虑,随着时间推移,陷入了长久的自我贬低状态。再这么下去,会往更严重的地步去发展,比如抑郁,害怕社交等…
通过以上两件事件:明白精神上不富足,出现内耗情况,神状态会表现得比较低迷,精神一旦变得消极不安,不但会耗尽精力,降低做事行动力,身体会产生疲惫感;还会感觉生活时常处于一种压力感,干点什么都觉得很累,这会降低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甚至影响对自己存在意义感的认知。
心理内耗小的人,会觉得生活越来越轻松;心理内耗大的人,会觉得生活越来越痛苦。
不停止内耗,所有的修心养生都是徒劳的。
那么,想太多的人如何放过自己?
答案是:“停止内耗,正确思考”。不要拼命跟自己过不去,给自己制造很多精神压力,抛掉杞人忧天的想法,不然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想越多。
01 时刻关注自己,分析造成内耗的原因,基本由内外多重因素相互影响形成,找到源头具体问题想办法去解决掉,而不是空想。
02 立即行动,别犹豫不决,分清楚现实行为,产生的情绪、明白的观点,内心的渴望的区别。
03 活在当下,别思虑太多,生活中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只需要笑笑则就过去了。
04 生活作息规律,坚持每日运动,别透支身体,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05 保持本我,自己怎么说、怎么做都是你的事情,分清楚“你的事情”和“他人的事情”。
以上几点用起来,不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煎熬,停止内耗,去正确思考,把时间花在真正有价值的事情,那就将会觉得每天生活中充满了幸福感。
以上的话也是对我自己说: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往不恋。过去就是过去,不放下内心不够强大,是做不好事情的,也无法拥有一个好的人生。
我写完了。
请珍惜时间,好好利用,你将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是婷飞,持续日更的小白。
感谢看到文章的你此刻在赋能我能量,请让我们一起变优秀!